V的秘密(08/21)搜主題
V的秘密


第600期的科博電子報中,我們曾經在「V字危機」一文中為您介紹「V」字形枝條與「U」字形枝條的區別,並以其中一件展品-肖楠(Calocedrus formosana (Florin) Florin)的莖幹縱切面為例,與您分享這兩種類型枝條在結構上的差異。
如果您曾閱讀過之前的那篇文章,相信您一定也理解「V」字形枝條在結構上是沒有「U」字形枝條堅固的,所以如何區分兩種枝條的不同,對於公共安全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颱風容易生成的夏季,車子停在「V」字形枝條下,就要有風災過後要付出一筆進廠維修費用的心理準備。只不過總不能每次停車前都先把樹木先切開吧?如果每個人每停一次車就要切開一棵樹,那要不了多久全世界的樹木大概都會被切開來了。
這種時候,要如何解讀樹木的身體語言就非常重要了。雖然說「V」字形枝條與「U」字形枝條的外觀不一樣,但有時候光憑肉眼真的是很難做正確的區別,總是會遇到「V」「U」難分的時候。不過別擔心,除了純粹從形狀上區分之外,「V」字形枝條的外觀還有一個很大的特徵可以辨識。
植物園特展室中有兩件展示標本,這兩件標本雖然體積不大,卻是認識「V」字形枝條最好的樣本。上圖圖二(右)的標本是一件瓶刷子樹屬(Callistemon sp.)植物的莖幹縱切,紅點處可以明顯的看出V字形枝內部的夾皮現象。左圖是一段樹杞(Ardisia sieboldii Miq.)莖幹,雖然沒有被縱切,卻也能看出明顯的「V」字形。除此之外,在枝條與主幹相接的地方可以看見明顯的隆起現象,這種現象在「U」字形枝條通常不明顯。
「V」字形枝條這種明顯隆起的現象來自於兩側夾角尖端的肥大,這種凸出的耳狀膨大代表了樹木內部的結構缺陷。就算外表看起來正常,但遇強風卻非常容易斷折,造成公共安全上的危機。
植物園特展室現正舉辦的「化腐朽為神奇-樹木的身體語言特展」展期已經進入倒數階段。展期結束之後,部分展品將巡迴各地展覽,第一站是台中市政府大廳,展期從101年9月3日起至9月28日止,這段時間歡迎您在周一到周五的台中市政府辦公時間光臨市府大廳,現場將有本館解說人員為您服務。
文:廖仁滄/圖:廖仁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