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藤龜背芋(08/05)搜主題
果香濃郁滿溫室-拎藤龜背芋


植物園的熱帶雨林溫室裡,最近都可以聞到一股甜甜的香氣,尤其是在瀑布正上方的平台周圍,那股味道聞起來特別濃郁。如果仔細尋找,可以發現岩壁上方那種大型葉片細裂成羽毛狀的爬藤中,生長著幾個形狀看似玉米穗的東西,有的頂端還裂開來,露出深綠外皮中隱藏的橙黃色物體。甜蜜的香氣似乎正是從這些裂開的物體中傳來。
玉米穗狀的物體其實正是這種大葉爬藤的果實,裂開就是代表已經成熟。這種植物就是本文的主角-拎藤龜背芋。
如果光從葉片來看,的確很容易把拎藤龜背芋與臺灣野外常見的拎樹藤(Epipremnum pinnatum (L.) Engl. ex Engl. & Kraus)混淆在一起。但仔細觀察這種植物的葉片,可以發現在接近中肋(中央那根最粗的葉脈)的葉身兩側各有一排細細的不規則小孔洞,有時候在第一側脈的基部也會出現。這種葉片有孔洞的現象在成熟葉片上比較明顯,幼葉上常常看不到。
附帶一提的是,拎藤龜背芋的葉片形狀會隨著發育階段而不同,幼葉大多是完整的全緣,隨著發育時間的增加會從頂端開始出現孔洞,接著孔洞變大讓葉片成為深裂,最後整片葉子都變成像羽毛一樣的深裂葉。
從拎藤龜背芋的果實外觀,您可以發現它與之前介紹過的「多孔龜背芋」(Monstera lechleriana Schott.)非常相像。事實上,它們在植物分類上也都被歸類在天南星科龜背芋屬(Monstera)中。龜背芋屬的拉丁文學名是由拉丁文的monstrum(巨獸)締造而成,意指這類的藤本植物葉片缺刻多變,整個植株外觀有如巨大的怪獸。現在看到拎藤龜背芋,再比較它與多孔龜背芋與龜背芋(Monstera deliciosa Liebm)的葉片外觀差異,讓人不得不對這個屬植物葉片變化之繁複而感到驚奇。
拎藤龜背芋學名的種小名epipremnoides是由拎樹藤的屬名Epipremnum與字尾-oides(類似)合併而來,意思就是「像拎樹藤的」的意思。至於拎樹藤屬Epipremnum是由希臘文epi(在上)與premnon(樹幹)締造而成,意思是生長在樹幹上的攀緣植物。
本館拎藤龜背芋主要栽植的區域在熱帶雨林溫室的瀑布上方平台附近,當您在那裏作植物觀察時請務必注意自己的安全,不要攀附或跨越擬石護牆,不然從超過四公尺高的地方掉下去絕對不是鬧著玩的,請務必留意。( 文/圖:廖仁滄 )
後註:目前臺灣坊間採用 Monstera epipremnoides Engl. 學名者外觀與本文所指差異甚大,也被認為與原生地個體不同,有人另外使用Monstera ' Esqueleto'學名,故本文相關學名部分暫不作更動。(2022.8.10)
2022.08.10 文字修訂(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