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Search
選單
:::
09:00 -17:00
網站導覽
諮詢信箱
會員登入
會員中心
會員登出
English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全站搜尋
最新消息
參觀與服務
展覽與劇場
學習推廣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科博館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活動行事曆
新聞中心
影音中心
活動剪影
參觀與服務
開放時間
票價資訊
交通與停車
入館與優惠
附屬空間
綜合服務中心
書店禮品
文創商品
餐飲空間
數位典藏與學習中心
自然科學藝術廊道
導覽及服務
無障礙服務
iCoBo APP
團體預約
常見問答
遺失物公告
展覽與劇場
當期展覽
展區資訊
樓層及設施
生命科學廳
人類文化廳
地球環境廳
科學中心
植物園
劇場資訊
場次時間
劇場位置
太空劇場
立體劇場
影片回顧
巡迴展
申辦程序
項目列表
展覽回顧
學習推廣
博物館教育
解說服務
演示教學
環境教育
智慧學習
動手做
幼兒科學園
自然學友之家
活動報名與預約
學校服務
到校服務
補助偏鄉中小學
補助中部中小學
大專生實習
自然史教育館
科普傳播頻道
科博做伙講Podcast
科博揪咪秀Podcast
NSL自然科學現場
臺科秀
駐館藝術家
研值特搜隊
駐園科學家
線上博物館
線上導覽
科教影音
學習主題
最新學習資源
最新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典藏
蒐藏數量
研究人員與著作
出版查詢
藏書查詢
圖書館服務
認識圖書館
最新消息
館際合作服務
閱覽規則
圖書借閱規則
電子期刊與資料庫
彭鏡毅博士紀念獎
關於科博館
使命與策略目標
現任館長
科博標識
組織與職掌
歷史與沿革
館史
歷任首長
大事紀
重大政策
行政服務
政府公開資訊
檔案應用專區
廉政園地
跨機關與國際合作
雙語詞彙
場地租借
加入我們
申辦恐龍卡
志工家族
加入會員
徵才訊息
訂閱電子報
資訊中心
資訊圖像
資訊開放
諮詢信箱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活動行事曆
活動預約
線上購票
博學多文
志工家族
加入會員
線上博物館
場地租借
文創商品
資訊圖像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首頁
學習推廣
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放大字級
預設字級
縮小字級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列印
:::
主題導覽搜尋
查詢關鍵字
查詢
主題指標
美學教育(28)
防災教育(4)
環境科學(130)
資訊科技(21)
海洋教育(31)
科學攝影(167)
科學繪圖(18)
生命科學(245)
地球科學(78)
人類文化(107)
物理(32)
化學(4)
課綱指標
語文領域(2)
數學領域(2)
社會領域(102)
自然科學領域(325)
健康與體育領域(15)
綜合活動領域(11)
藝術領域(47)
科技領域(20)
生活領域(11)
環境議題(172)
性別平等議題(1)
人權議題(2)
海洋議題(55)
科技議題(43)
能源議題(8)
原住民族議題(31)
生命議題(10)
法治議題(2)
資訊議題(2)
安全議題(2)
防災議題(3)
生涯規劃議題(7)
多元文化議題(27)
閱讀素養議題(1)
戶外議題(22)
國際議題(4)
SDGS指標
SDG 2 消除飢餓(4)
SDG 3 健康與福祉(18)
SDG 4 優質教育(210)
SDG 5 性別平權(1)
SDG 6 淨水及衛生(2)
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5)
SDG 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7)
SDG 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3)
SDG 11 永續城鄉(15)
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11)
SDG 13 氣候行動(9)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67)
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149)
SDG 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1)
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5)
查詢
搜尋結果 "
" ,共 210 筆資料:
排序方式:
新 → 舊
舊 → 新
SDG 4 優質教育
熱力四射
運用各種教具讓你更了解熱的本質,以及熱的各種生活應用。
物理
揭開木乃伊的神秘面紗
在無X光之前,解開屍布,切割屍體,是唯一研究木乃伊的方法。電腦斷層攝影(CT)發明後,就成為研究木乃伊最好的檢查工具,可一層層檢視木乃伊的骨骼、肌肉及身體內部。本館與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合作,共同揭開這尊木乃伊的生前之謎。
考古
木乃伊
數與形
這個單元述說自然界中的事物、形狀如何激發人們對大自然奧祕的理解,以及人們如何憑藉著數學來推理和歸納出對大自然的瞭解。除了呈現世界各民族在數學上的重要成就,以及自然界各種造型蘊藏的幾何奧祕,還深入介紹近代物理學裡最具突破性的相對論等數學基礎。
生命科學
人類文化
物理
EP03:【水運儀象臺 x 謝常明】
謝爸爸一家是早期科學繪圖競賽的常勝軍,應該叫謝常勝一家吧~看這次別於生物題材的水運儀象臺,要怎麼呈現機械結構的精妙運作呢?讓謝爸爸畫出給你看~
天文
水運儀象台
水運儀象臺
水運儀象臺是世界第一座運用機械原理運行的水力天文鐘,科博館根據中國北宋時期蘇頌所寫的《新儀象法要》一書,研究復原出1:1全尺寸、完全運轉功能的木造模型。
天文
水運儀象台
人與諸天神佛的對話-從萬福宮看中國人的心靈世界
在台灣,廟的空間不只是人祭拜神的場所,也是神服務人的地方。人們利用祈禱、許願、祭祀、法會等活動,請求神明以靈力來指點迷津,化解各種困境,進而求取具體利益與心靈和諧。
美學教育
心靈生活
漢人的心靈生活
漢人的心靈生活來自於其不同於西方的宇宙觀、人生觀和社會觀,這種心靈生活指導人們面對自然、他人及自我的態度。 古代漢人為求長生不老,而有飲食養生、拜神誦經、胎息辟穀、導引行氣,甚至煉丹服餌的行為。生者細心的規劃人死後的世界,死後的世界也反映了現實人生與社會生活。
美學教育
心靈生活
臺灣南島語族
近年來官方認定的原住民族群數目由原有的9族,增加為邵族、噶瑪蘭、太魯閣、撒奇萊雅、賽德克、雅美、布農、泰雅、賽夏、鄒族、阿美、卑南、魯凱、排灣、拉阿魯哇,以及卡那卡那富等16族。因此,本展示嘗試在歷史與舊傳統的基礎上,整合臺灣南島語族的新生命,以呈現臺灣文化的多樣性,與凸顯臺灣文化的獨特性。
原住民
中國醫藥
介紹了醫字的演變、世界最早的人體模型—鍼灸銅人、銅人腧穴鍼灸圖經、中醫藥大事記年表、中醫的先驅甲骨文字的醫藥、馬王堆漢墓的醫藥、漢醫簡、戰國至漢代的名醫和名著、戰國至唐代醫藥名著、中醫對免疫學的貢獻、法醫學的發展、金元四大家、偉大的藥學家—李時珍、中醫對世界的影響、西醫東漸對中醫藥的影響、臺灣地區的醫療體系等。
人類文化
「蟹」漏天機
在中式傳統建築中,斗與栱的結構是工匠展現巧思之處,尤其在建造廟宇時,除了展現出高超的工藝水準,更在題材的選擇上利用諧音、假借等方式,將傳統吉祥與祝福的題材,化成一件件作品裝飾在各個角落。
美學教育
心靈生活
EP02:古人廚房裡的陶—烹煮用陶器
陶陶看到科博館的角落放著一鍋熱水,開心的跳進去泡湯,沒想到......那竟然是正要煮火鍋準備聚餐的陶鼎姊姊!跟著陶陶一起看看來自新石器時代的陶鼎、陶盂、陶甗、陶缽和陶罐準備了什麼拿手好菜吧!
考古
EP04:地下出土的陶—考古陶器
陶陶在「古代人說故事」展場閒晃,遇到了常常跟考古團隊去野外進行挖掘工作的小平鏟。好奇的陶陶對考古的陶器有好多疑問......
考古
EP01:玩偶的陶—達悟族陶偶
在科博館「臺灣南島語族」的展場裡,住著許多可愛的陶偶,有正在打鬥的人偶、划拼板舟的人偶、舂米的人偶,還有可愛的小豬偶喔!跟著陶陶一起認識這些陶偶的故事吧~
原住民
EP03:墓室裡的陶—陶製陪葬品
陶陶要去「漢人的心靈生活」展場裡拜訪一位會演奏樂器的朋友,卻在入口遇到可怕的鎮墓獸!原來他們都是來自古人墳墓裡的陪葬品,讓死者在死後世界繼續使用。跟著陶陶一起認識這些來自古老墓室裡的陶製陪葬品吧~
考古
心靈生活
EP01:銅在一起
隨著人類文明演進,古人發展出青銅合金技術,本單元從現代生活中銅的使用,回溯介紹古代青銅器的發展歷程與鑄造應用。
古代科技
EP02:王者之音
青銅製成的編鐘被稱為東方樂器之王,本單元透過曾侯乙編鐘完整複製精品,帶領大家認識編鐘的結構編制與演奏方式。
古代科技
EP03:青銅之冠
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一號銅車馬及二號銅車馬,有「青銅之冠」之稱。本單元將帶大家探究銅車馬的機構細節及獨特設計,欣賞古代工匠精湛的金工技術。
古代科技
EP02:【古菱齒象 x 鍾凱翔】
從小就非常喜愛動物的他,會到圖書館借閱圖鑑,畫下美麗生物們,但要如何把牠們立體化、摺出來的難題,便成為了他的創作動力,又該如何考據來呈現作品的真實性呢?看駐館藝術家第二集記錄鍾凱翔的創作歷程。
美學教育
古菱齒象
水運儀象臺
水運儀象臺是世界第一座運用機械原理運行的水力天文鐘,科博館根據中國北宋時期蘇頌所寫的《新儀象法要》一書,研究復原出1:1全尺寸、完全運轉功能的木造模型。展示包含渾儀、渾象及報時木閣等機構儀器,具有天文觀測、模擬星象和播報時間的功能,可以視為現代天文台的鼻祖。請觀眾隨著影片介紹一起進入時光隧道,深入瞭解這項前人科技應用的發展歷程。
天文
古代科技
水運儀象台
地動儀
科博館展示之候風地動儀是根據王振鐸的設計復原而成
地震
古代科技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最後一頁
共210筆資料,第1/11頁
2022/09/19 更新
您想找什麼資訊?
×
查詢關鍵字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