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Search
選單
:::
09:00 -17:00
網站導覽
諮詢信箱
會員登入
會員中心
我的收藏
會員登出
English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全站搜尋
最新消息
參觀與服務
展覽與劇場
學習與推廣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科博館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活動行事曆
新聞中心
影音中心
活動剪影
聯合推廣
參觀與服務
開放時間
票價資訊
交通與停車
入館與優惠
附屬空間
綜合服務中心
書店禮品
餐飲空間
文創商品
數位典藏與學習中心
自然科學藝術廊道
導覽及服務
無障礙服務
iCoBo APP
團體預約
常見問答
遺失物公告
展覽與劇場
當期展覽
展區資訊
樓層及設施
生命科學廳
人類文化廳
地球環境廳
科學中心
植物園
戶外庭園
劇場資訊
場次時間
劇場位置
太空劇場
立體劇場
影片回顧
巡迴展
申辦程序
項目列表
展覽回顧
學習與推廣
博物館教育
解說服務
演示教學
環境教育
動手做
幼兒科學園
自然學友之家
海洋保育教育中心
多功能科學教室
智慧樂學
活動報名與預約
學校服務
到校服務
補助偏鄉中小學
大專生實習
自然史教育館
科普傳播頻道
科博Say Hello
科博做伙講Podcast
科博揪咪秀Podcast
NSL自然科學現場
臺科秀
駐館藝術家
研值特搜隊
駐園科學家
智慧探索體驗
行動智慧學習
創新科技體驗
學習主題
最新學習資源
最新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典藏
典藏政策
典藏數量
蒐藏經理
科博典藏網
精選典藏
科博典藏
線上蒐藏庫
出版品查詢
研究人員與著作
圖書館服務
藏書查詢
認識圖書館
最新消息
館際合作服務
閱覽規則
圖書借閱規則
電子期刊與資料庫
彭鏡毅博士紀念獎
關於科博館
使命與策略目標
現任館長
科博標識
組織與職掌
歷史與沿革
館史
歷任首長
大事紀
重大政策
行政服務
政府公開資訊
檔案應用專區
廉政園地
性別平等專區
跨機關與國際合作
雙語詞彙
場地租借
加入我們
申辦恐龍卡
志工家族
加入會員
徵才訊息
訂閱電子報
資訊中心
資訊圖像
資訊開放
諮詢信箱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活動行事曆
活動預約
線上購票
博學多文
志工家族
科博典藏
加入會員
場地租借
資訊圖像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首頁
學習與推廣
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喜歡
0
放大字級
預設字級
縮小字級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列印
:::
主題導覽搜尋
查詢關鍵字
查詢
主題指標
美學教育(58)
防災教育(6)
環境科學(183)
資訊科技(25)
海洋教育(55)
科學攝影(326)
科學繪圖(44)
生命科學(492)
地球科學(307)
人類文化(135)
物理(41)
化學(10)
課綱指標
語文領域(6)
數學領域(4)
社會領域(125)
自然科學領域(781)
健康與體育領域(17)
綜合活動領域(12)
藝術領域(79)
科技領域(27)
生活領域(31)
環境議題(308)
性別平等議題(1)
人權議題(2)
海洋議題(80)
科技議題(44)
能源議題(9)
原住民族議題(37)
生命議題(13)
法治議題(4)
資訊議題(3)
安全議題(3)
防災議題(5)
生涯規劃議題(7)
多元文化議題(31)
戶外議題(28)
國際議題(6)
SDGS指標
SDG 2 消除飢餓(4)
SDG 3 健康與福祉(23)
SDG 4 優質教育(522)
SDG 5 性別平權(2)
SDG 6 淨水及衛生(2)
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7)
SDG 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8)
SDG 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3)
SDG 10 減少不平等(1)
SDG 11 永續城鄉(29)
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16)
SDG 13 氣候行動(17)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115)
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333)
SDG 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2)
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18)
查詢
搜尋結果 "
" ,共 8 筆資料:
排序方式:
新 → 舊
舊 → 新
心靈生活
漢人的心靈生活
漢人的心靈生活來自於其不同於西方的宇宙觀、人生觀和社會觀,這種心靈生活指導人們面對自然、他人及自我的態度。 古代漢人為求長生不老,而有飲食養生、拜神誦經、胎息辟穀、導引行氣,甚至煉丹服餌的行為。生者細心的規劃人死後的世界,死後的世界也反映了現實人生與社會生活。
美學教育
心靈生活
神仙里長伯--台灣土地公特展
土地公信仰在台灣民間非常普遍,無論祭拜時間的密度、廟宇分布的廣度,土地公在我們生活的周遭構成了一個巨大的信仰景觀。在農村,土地公廟座落田間,陪伴農家辛苦開墾田地;除了每日例行打掃、上香奉茶,逢初一、十五、初二、十六等特定的日子,人們到廟裏或在家裡祭拜;對很多台灣人而言,土地公信仰及其相關的儀式,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心靈生活
籤詩
到寺廟中求取籤詩是許多人都有的經驗,透過一定的上香、求籤、擲筊、解籤的程序,來解除心中的疑惑,或是求得將來行事的法則。大部分的寺廟都備有籤筒供信徒求籤,也通常有專人位信徒解籤,求得好籤者固然歡喜,求得下下籤者則要想辦法化解厄運。某些地方的習俗是抽到壞籤時就把籤綁在寺廟的樹上,不把厄運帶回家。
心靈生活
好兄弟—淺談七爺與八爺的造型
「歡鑼喜鼓咚得隆咚鏘,鈸鐃穿雲霄,盤柱青龍探頭望,石獅笑張嘴。」這一段歌詞是不是十分耳熟?這首「廟會」的歌詞中寫到「范謝將軍站兩旁,叱吒想當年。」范、謝將軍指的就是范無救與謝必安,兩位義結金蘭情同手足的兄弟。民間相傳兩人相約行至南臺橋下,忽然烏雲四合,驟雨將至,謝爺請范爺稍待,自己趕回家中取傘,豈知謝爺久久未歸,而雷雨傾盆,河水暴漲,范爺不願失約趨避,竟然因為身材矮小而被水淹沒。謝爺取傘至橋,范爺已失蹤跡。謝爺不忍獨生,便縊死橋柱。二人魂魄抵達陰曹地府,閻王嘉許義氣深重,令在城隍駕前為吏,專捕惡鬼邪魔。
心靈生活
EP03:墓室裡的陶—陶製陪葬品
陶陶要去「漢人的心靈生活」展場裡拜訪一位會演奏樂器的朋友,卻在入口遇到可怕的鎮墓獸!原來他們都是來自古人墳墓裡的陪葬品,讓死者在死後世界繼續使用。跟著陶陶一起認識這些來自古老墓室裡的陶製陪葬品吧~
考古
心靈生活
「蟹」漏天機
在中式傳統建築中,斗與栱的結構是工匠展現巧思之處,尤其在建造廟宇時,除了展現出高超的工藝水準,更在題材的選擇上利用諧音、假借等方式,將傳統吉祥與祝福的題材,化成一件件作品裝飾在各個角落。
美學教育
心靈生活
撫我則后-軟身媽祖神像
人們稱祂為「媽祖婆」,就像媽媽、祖母與婆婆一樣的親切慈祥。但信徒們都知道,媽祖婆是很嚴厲的。每個人的願望要自己努力去實現,不要以為向祂許願就可以完成。但用盡一切努力還無法完成,只要誠心祈願,一切都會有最好的安排。
心靈生活
人與諸天神佛的對話-從萬福宮看中國人的心靈世界
在台灣,廟的空間不只是人祭拜神的場所,也是神服務人的地方。人們利用祈禱、許願、祭祀、法會等活動,請求神明以靈力來指點迷津,化解各種困境,進而求取具體利益與心靈和諧。
美學教育
心靈生活
共8筆資料,第1/1頁
2022/09/19 更新
您想找什麼資訊?
×
查詢關鍵字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