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Search
選單
:::
09:00 -17:00
網站導覽
諮詢信箱
會員登入
會員中心
我的收藏
表單填寫記錄
會員登出
English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全站搜尋
最新消息
參觀與服務
展覽與劇場
學習與推廣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科博館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活動行事曆
新聞中心
影音中心
活動剪影
聯合推廣
參觀與服務
開放時間
票價資訊
交通與停車
入館與優惠
附屬空間
綜合服務中心
書店禮品
餐飲空間
文創商品
數位典藏與學習中心
自然科學藝術廊道
導覽及服務
無障礙服務
iCoBo APP
團體預約
常見問答
遺失物公告
展覽與劇場
當期展覽
展區資訊
樓層及設施
生命科學廳
人類文化廳
地球環境廳
科學中心
植物園
戶外庭園
劇場資訊
場次時間
劇場位置
太空劇場
立體劇場
影片回顧
巡迴展
申辦程序
項目列表
展覽回顧
學習與推廣
博物館教育
解說服務
演示教學
環境教育
動手做
幼兒科學園
自然學友之家
海洋保育教育中心
科宇宙悠遊學
多功能科學教室
智慧樂學
活動報名與預約
學校服務
到校服務
補助偏鄉中小學
大專生實習
自然史教育館
科普傳播頻道
科博揪咪秀Podcast
科博做伙講Podcast
科博Say Hello
NSL自然科學現場
臺科秀
駐館藝術家
研值特搜隊
駐園科學家
智慧探索體驗
線上學習資源
行動智慧學習
創新科技體驗
學習主題
最新學習資源
最新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典藏
典藏政策
典藏數量
蒐藏經理
科博典藏網
精選典藏
科博典藏
線上蒐藏庫
出版品查詢
研究人員與著作
圖書館服務
藏書查詢
認識圖書館
最新消息
館際合作服務
閱覽規則
圖書借閱規則
電子期刊與資料庫
彭鏡毅博士紀念獎
關於科博館
使命與策略目標
現任館長
科博標識
組織與職掌
歷史與沿革
館史
歷任首長
大事紀
重大政策
行政服務
政府公開資訊
檔案應用專區
廉政園地
性別平等專區
跨機關與國際合作
雙語詞彙
場地租借
加入我們
申辦恐龍卡
志工家族
加入會員
徵才訊息
訂閱電子報
資訊中心
資訊圖像
資訊開放
諮詢信箱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活動行事曆
活動預約
線上購票
博學多文
志工家族
科博典藏
加入會員
場地租借
資訊圖像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首頁
學習與推廣
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喜歡
0
放大字級
預設字級
縮小字級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列印
:::
主題導覽搜尋
查詢關鍵字
查詢
主題指標
美學教育(59)
防災教育(6)
環境科學(193)
資訊科技(25)
海洋教育(60)
科學攝影(326)
科學繪圖(44)
生命科學(534)
地球科學(313)
人類文化(137)
物理(41)
化學(10)
課綱指標
語文領域(6)
數學領域(4)
社會領域(127)
自然科學領域(828)
健康與體育領域(17)
綜合活動領域(12)
藝術領域(81)
科技領域(27)
生活領域(35)
環境議題(339)
性別平等議題(2)
人權議題(2)
海洋議題(83)
科技議題(44)
能源議題(9)
原住民族議題(38)
生命議題(13)
法治議題(4)
資訊議題(3)
安全議題(3)
防災議題(5)
生涯規劃議題(7)
多元文化議題(31)
戶外議題(28)
國際議題(7)
SDGS指標
SDG 2 消除飢餓(4)
SDG 3 健康與福祉(23)
SDG 4 優質教育(535)
SDG 5 性別平權(3)
SDG 6 淨水及衛生(2)
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7)
SDG 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8)
SDG 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3)
SDG 10 減少不平等(2)
SDG 11 永續城鄉(32)
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19)
SDG 13 氣候行動(17)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120)
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370)
SDG 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2)
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19)
查詢
搜尋結果 "
" ,共 120 筆資料:
排序方式:
新 → 舊
舊 → 新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
EP.32 瀛海探奇在科博
張博士邀請科博館生物學組資深的李坤瑄副研究員,分享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精彩的無脊椎動物,包括從潮間帶至數千公尺深的海膽家族,以及在科博館展出的大王魷魚,歡迎大家來科博館參觀神奇的海洋生物!
海洋教育
大王魷魚
EP.48 珊瑚很有事 feat. 樊同雲 aka 種珊瑚的男人
說到珊瑚,大家腦中出現的一定是五彩繽紛的珊瑚礁及攸游其中的各種美麗熱帶魚,但您瞭解牠們嗎? 您知道居然有會游離走動的珊瑚嗎?而人工復育珊瑚時,研究員們又是以什麼做為珊瑚的食物呢?還有下水道接管及污水處理跟珊瑚又有什麼關聯呢?
環境開發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無脊椎動物
EP.54 【策展人開箱】-「前進婆羅洲」 feat. 蔡孟穎 & 劉靜文 aka 各司其職團隊戰
科博館的每一檔特展,都是策展團隊精心規劃下的心血呈現,即使已在他處展示過的展覽,在我們策展團隊的重新演譯下,也總是能帶來滿滿的新意與更亮眼的展示。
氣候變遷
環境開發
自然保育
永續發展
植物
動物
張牙舞爪-恐龍
程透過模型和圖片,介紹恐龍到底是什麼類型動物?依恐龍家族分類,瞭解古生物學家如何從牙齒化石推測恐龍的食性、從爪子推想恐龍攻擊與防禦的方式。
恐龍
古生物
哺乳類的演化與適應
本單元藉一系列有關食物鏈、尺度的問題、骨骼架構與生存方式等展示,隱喻在演化過程中存活下來的生物,其體型大小、身體結構和生活習性都和環境密切配合。 此外,以生活在不同陸地或氣候區的哺乳動物標本,搭配其棲息環境之圖片,顯現其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並展現演變成早期人類的哺乳動物,以及牠們如何在熱帶雨林及草原區逐漸演化出直立的姿勢和較大腦容量的過程。
自然保育
哺乳動物
里海便當分享食譜
感謝礁溪福朋喜來登酒店林家宏師傅提供,中臺灣海洋保育教育中心主辦
環境科學
海洋教育
農業生態
現今所謂的農業,係指人們利用土地、陽光、水分、空氣與礦物質等培育動物、植物或微生物,以獲得生活物資或維護生活環境的產業。隨著農業科技日新月異,人類同時面對外來種入侵、農藥殘留、化學肥料濫用、環境污染等問題。
食農教育
植物
動物
考古
來自偉大航道的海灘料理
討論如何減少使用塑膠製品與了解植物怎樣傳播,從源頭減塑與增加綠匯同時下手,在生活裡淨零碳排。
海洋廢棄物
永續發展
海洋教育
植物
2017等待>祕鏡:第參屆科學攝影特展
以「等待>祕鏡」為展示主題,因得奬的作品,多是經過長期觀察、假設、實驗或操作等種種等待,始攫取到按下快門的精彩瞬間。拍攝主題宏如宇宙星辰,微如孢粉細胞,涵蓋天文、地質、生物、理化、醫學和環境生態等領域現象,又以節肢動物所占比例最高。並藉由研究分析的過程,歸納出現象背後的科學原理。
美學教育
科學攝影
生命科學
地球科學
物理
化學
微塵競色≋第8屆科學攝影展
感謝所有投稿者和參與者的辛勞與熱情。每一個快門的按下,都是一次對自然世界的探索,也是對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關係的見證。
美學教育
科學攝影
生命科學
地球科學
物理
化學
前進婆羅洲-我們與婆羅洲的距離
氣候變遷
環境開發
自然保育
永續發展
植物
動物
透抽食魚魷意思
美學教育
海洋生物
無脊椎動物
EP.31 中臺灣海洋保育教育中心正式成立
張博士與您分享科博館的新鮮快訊,綜覽從宏觀氣候到微小世界,富涵科學新知的近期特展,細說本年度7月下旬新登場的中臺灣海洋保育教育中心,邀請大家實踐親海、知海、愛海的里山里海生活。
氣候變遷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EP.24 動一動 潛入海洋 探索內太空
本集張博士邀請科博館海王子黃興倬博士來開講,一同跟著海王子的鏡頭漫遊海洋內太空,猶如置身在魚群游舞的視覺盛宴中。
海洋教育
無脊椎動物
EP.25 海洋探索 鯨奇連連
本集由張博士與鯨豚專家姚秋如博士分享與鯨豚海上相遇的幸運時刻,在充滿驚奇與奧妙的海洋生態,透過長期的調查研究與保育實務,讓大家了解有關海洋哺乳動物的生態行為,一同走進這些海洋精靈的奇幻世界。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鯨豚
EP.29 人類世的反思!?
何謂人類世?這跟我們人類有什麼關係呢?漫漫地球歷經四大階段: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顯生宙,寒武紀大爆發開啟了地球大量生物的奇異多樣,而中生代的恐龍大滅絕,卻造就哺乳動物的新生崛起,隨著人類的發展走向人類世,帶來的是與地球的共存共榮?還是人類對地球的環境破壞所產生的警訊!?
氣候變遷
生命科學
地球科學
EP.22 奇幻自然-科博館開館以來生命科學廳最大的亮點更新!
本集張博士與昆蟲專家鄭明倫博士分享,科博館匯集了20名共同策展人,歷經3年多的規畫,運用了豐富的本土標本,精心打造的全新常設展《奇幻自然》。
植物
無脊椎動物
鳥類
鯨豚
物理
化學
EP.53 蘭嶼蜥影力 feat. 黃文山 aka 論文發表大咖
蘭嶼,一個美麗的島嶼,有著湛藍清澈的海水,吸引了無數的觀光客前往,除此之外,它的生態資源也吸引了許多的學者前往調查與研究,本館黃文山副館長當年就是受到一張生態照片的吸引,而一頭埋入蘭嶼調查30幾年...
氣候變遷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爬行動物
彩色世界
彩色世界什麼是光?什麼是色?它們有什麼性質?呈現什麼景致?傳達哪些訊息?引起生物什麼反應?自然界的生物如何利用這些光與色求生存? 人類又如何利用它們,締造了藝術的成就,豐富了精神生活?「彩色世界」幫我們解答了這些問題。
生命科學
人類文化
物理
得天獨鱟-鱟
鱟的祖先在4億年前就出現在地球上,牠們對許多現代人像是陌生的名詞,事實上這種生物和我們臺灣老一輩很早就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節肢動物
無脊椎動物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最後一頁
共120筆資料,第2/6頁
2022/09/21 更新
×
×
您想找什麼資訊?
×
查詢關鍵字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