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Search
選單
:::
09:00 -17:00
網站導覽
諮詢信箱
會員登入
會員中心
我的收藏
表單填寫記錄
會員登出
English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全站搜尋
最新消息
參觀與服務
展覽與劇場
學習與推廣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科博館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活動行事曆
新聞中心
影音中心
活動剪影
聯合推廣
參觀與服務
開放時間
票價資訊
交通與停車
入館與優惠
附屬空間
綜合服務中心
書店禮品
餐飲空間
文創商品
數位典藏與學習中心
自然科學藝術廊道
導覽及服務
無障礙服務
iCoBo APP
團體預約
常見問答
遺失物公告
展覽與劇場
當期展覽
展區資訊
樓層及設施
生命科學廳
人類文化廳
地球環境廳
科學中心
植物園
戶外庭園
劇場資訊
場次時間
劇場位置
太空劇場
立體劇場
影片回顧
巡迴展
申辦程序
項目列表
展覽回顧
學習與推廣
博物館教育
解說服務
演示教學
環境教育
動手做
幼兒科學園
自然學友之家
海洋保育教育中心
科宇宙悠遊學
多功能科學教室
智慧樂學
活動報名與預約
學校服務
到校服務
補助偏鄉中小學
大專生實習
自然史教育館
科普傳播頻道
科博揪咪秀Podcast
科博做伙講Podcast
科博Say Hello
NSL自然科學現場
臺科秀
駐館藝術家
研值特搜隊
駐園科學家
智慧探索體驗
線上學習資源
行動智慧學習
創新科技體驗
學習主題
最新學習資源
最新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典藏
典藏政策
典藏數量
蒐藏經理
科博典藏網
精選典藏
科博典藏
線上蒐藏庫
出版品查詢
研究人員與著作
圖書館服務
藏書查詢
認識圖書館
最新消息
館際合作服務
閱覽規則
圖書借閱規則
電子期刊與資料庫
彭鏡毅博士紀念獎
關於科博館
使命與策略目標
現任館長
科博標識
組織與職掌
歷史與沿革
館史
歷任首長
大事紀
重大政策
行政服務
政府公開資訊
檔案應用專區
廉政園地
性別平等專區
跨機關與國際合作
雙語詞彙
場地租借
加入我們
申辦恐龍卡
志工家族
加入會員
徵才訊息
訂閱電子報
資訊中心
資訊圖像
資訊開放
諮詢信箱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活動行事曆
活動預約
線上購票
博學多文
志工家族
科博典藏
加入會員
場地租借
資訊圖像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首頁
學習與推廣
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喜歡
0
放大字級
預設字級
縮小字級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列印
:::
主題導覽搜尋
查詢關鍵字
查詢
主題指標
美學教育(59)
防災教育(6)
環境科學(193)
資訊科技(25)
海洋教育(60)
科學攝影(326)
科學繪圖(44)
生命科學(537)
地球科學(313)
人類文化(137)
物理(41)
化學(10)
課綱指標
語文領域(6)
數學領域(4)
社會領域(127)
自然科學領域(831)
健康與體育領域(17)
綜合活動領域(12)
藝術領域(81)
科技領域(27)
生活領域(35)
環境議題(343)
性別平等議題(2)
人權議題(2)
海洋議題(83)
科技議題(44)
能源議題(9)
原住民族議題(38)
生命議題(13)
法治議題(4)
資訊議題(3)
安全議題(3)
防災議題(5)
生涯規劃議題(7)
多元文化議題(31)
戶外議題(28)
國際議題(7)
SDGS指標
SDG 2 消除飢餓(4)
SDG 3 健康與福祉(23)
SDG 4 優質教育(535)
SDG 5 性別平權(3)
SDG 6 淨水及衛生(2)
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7)
SDG 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8)
SDG 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3)
SDG 10 減少不平等(2)
SDG 11 永續城鄉(32)
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19)
SDG 13 氣候行動(17)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121)
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373)
SDG 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2)
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19)
查詢
搜尋結果 "
" ,共 373 筆資料:
排序方式:
新 → 舊
舊 → 新
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
季風雨林區
除了海流帶來熱帶植物元素外,另一個影響臺灣低海拔植物相的重要因子是季風。
自然保育
植物
亞馬遜河魚
發源自綿長的安地斯山脈,匯集了1100條大小支流,全長6751公里,亞馬遜河以它寬廣的流域(面積795萬平方公里,相當於220個台灣),生養聚集著許許多多的生命,說它是一條河,倒不如說它是一個由無數水道與叢林交織成的綠色盆地,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就位在這裡。
自然保育
魚類
食人魚
自然保育
魚類
海岸林區
自然保育
植物
熱帶雨林溫室
植物園熱帶雨林溫室是由懸吊式鋼構玻璃帷幕所構成,地上高度31公尺,地下高度4.5公尺,直徑56公尺,目前已成為臺中市最具特色的地標建築。在2500平方公尺的展示面積中栽植了500種左右的植物,主要在模擬熱帶低地雨林的環境
自然保育
植物
魚類
臺東蘇鐵區
自然保育
植物
藤蔓展示區
自然保育
植物
隆起珊瑚礁區
自然保育
植物
蘭嶼區
晨曦初露,從臺灣東南邊往日出的方向望去,一個朱紅色小島浮現在波濤之上。這個島,人們把它稱為「紅頭嶼」。島上有一群人,他們自稱「達悟」(Tao),傳說自己是大森山巨石與西南方海岸竹林的後裔,在這個島上過著簡約而知足的生活。
自然保育
植物
原住民
黑熊媽媽的育兒經 X 黃美秀
2018年7月在花蓮南安瀑布發現了一隻走失的小臺灣黑熊,由黃美秀老師專業評估後,決定小黑熊暫由人工扶養,並訓練野放,從此小熊的生活,與美秀老師的團隊息息相關!照顧小熊,除了吃、玩,甚至還要上很多野外求生課!而臺灣黑熊的保育之路,是否能因為南安小熊的出現,出現轉折呢?
自然保育
黑熊
真象告白 X 張鈞翔
科博館的展場中,矗立了一隻巨大的大象骨架,牠是澎湖附近海域所打撈出來的古菱齒象。臺灣竟然有大象!?來聽大象專家張鈞翔博士用神秘數字解讀大象習性,用冰原歷險記探討古生物世界,用化石特徵解構大象演化的歷程。
古菱齒象
古生物
生態理想國 X 周文豪
周文豪博士(前科博館學術副館長),他擁有蛙類保育學者與資深博物館人的雙重身份。他的斜槓人生中有各種不同的經歷,像是野外研究令人感動的一刻、面對生態環境改變的憂心忡忡、捍衛學術專業的堅定立場。而這些故事都在「生態理想國」裡等著與您分享!
環境科學
爬行動物
淺山虎蹤? X 李璟泓、陳彥君
淺山,是人們喜歡造訪親近之地,同時,這塊土地也是野生動物棲身之所。這裡的人與動物一直存在微妙的關係,有和平共存、有衝突也有互相得利的時候。李璟泓是淺山生活的實踐者,陳彥君是思路脈絡明確的博物館人,來聽璟泓在田邊與孩子與動物們的趣事,以及彥君對於保育或開發這兩難問題的看法,面對淺山的感性與理性,你選擇哪一邊呢?
環境科學
動物
阿獴現形記
被列為保育類動物,也是溪流生態指標的淺山動物食蟹獴,2021年4月罕見現身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園區內,棲息時間長達三週,這是牠的相關介紹及紀錄。
自然保育
哺乳動物
走出個虎虎生風
過去的一個世紀老虎以驚人的速度在減少,甚至有3個亞種已經滅絕,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並關注這世界上最大的貓科動物-東北虎
自然保育
老虎
泥灘地上的白甲大軍
到訪過臺灣西部海濱泥質灘地的人,一定曾見過灘地上有許許多多的小白點,在灘地上"飄"來"飄"去,可是一走近看,卻發現小白點都不見了,但灘地上密布的小洞口卻隱約出現了白色的影子,牠們就是乳白南方招潮蟹(昔稱:清白招潮蟹)。個體小但數量龐大,在濕地生態系中扮演著清除者與初級消費者的角色,是濕地物質循環與能量傳遞不可或缺的一環。
自然保育
無脊椎動物
極端環境的生存之道 – 索諾蘭沙漠
索諾蘭沙漠位於美國和墨西哥交界處,是北美地區最大的沙漠之一。 這裡與其他沙漠一樣,乾燥少雨、日夜溫差大, 但降雨程度比世界上其他沙漠更高,因此有全世界最綠的「樹林沙漠」之稱。 在這樣的極端環境中,動植物該如何調適以求生存呢?
自然保育
植物
動物
世界上最小的鳥?
蜂鳥是鳥類中的小不點,擁有許多鳥類的金氏世界紀錄! 現在就讓我們跟隨著影片的腳步,一起去探索蜂鳥的奇幻世界吧!
自然保育
鳥類
是誰嗯嗯在地上?
地上怎麼有大便!是誰這麼沒有公德心,竟然在科博館的庭園裡隨地大小便。 其實尋找生物糞便是生物學家調查的基礎,透過排遺可以知道生物很多小祕密,今天要來當個便便偵探,看看是誰嗯嗯在科博館的地上?從糞便、排遺、足跡、食痕、叫聲等等,可以很快找到跟你玩捉迷藏的小生物,記得下次來科博館的時候,別忘了認真找找生物們留給你的提示喔!
自然保育
鳥類
南安小熊安在否特展
一隻曾在花蓮卓溪鄉南安瀑布附近趴趴造,找不到黑熊媽媽的小黑熊,從沒想到因自己的走失,竟會獲得社會大眾對於臺灣黑熊的關注,也啟發民眾對臺灣野生動物保育議題的省思。南安小熊是臺灣第一次野放脫離母熊的幼熊案例,在臺灣黑熊保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義。此次特展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黃美秀教授指導與臺灣黑熊保育協會共同策劃,展覽分為4個單元:「來自森林」,「人間落難」,「回家之路」、「我在友熊國」等四大單元,分別介紹南安小熊從被遊客發現、被照顧訓練到返回山林的歷程。
自然保育
黑熊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最後一頁
共373筆資料,第5/19頁
2022/09/21 更新
×
×
您想找什麼資訊?
×
查詢關鍵字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