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Search
選單
:::
09:00 -17:00
網站導覽
諮詢信箱
會員登入
會員中心
我的收藏
會員登出
English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全站搜尋
最新消息
參觀與服務
展覽與劇場
學習與推廣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科博館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活動行事曆
新聞中心
影音中心
活動剪影
聯合推廣
參觀與服務
開放時間
票價資訊
交通與停車
入館與優惠
附屬空間
綜合服務中心
書店禮品
餐飲空間
文創商品
數位典藏與學習中心
自然科學藝術廊道
導覽及服務
無障礙服務
iCoBo APP
團體預約
常見問答
遺失物公告
展覽與劇場
當期展覽
展區資訊
樓層及設施
生命科學廳
人類文化廳
地球環境廳
科學中心
植物園
戶外庭園
劇場資訊
場次時間
劇場位置
太空劇場
立體劇場
影片回顧
巡迴展
申辦程序
項目列表
展覽回顧
學習與推廣
博物館教育
解說服務
演示教學
環境教育
動手做
幼兒科學園
自然學友之家
海洋保育教育中心
多功能科學教室
智慧樂學
活動報名與預約
學校服務
到校服務
補助偏鄉中小學
大專生實習
自然史教育館
科普傳播頻道
科博Say Hello
科博做伙講Podcast
科博揪咪秀Podcast
NSL自然科學現場
臺科秀
駐館藝術家
研值特搜隊
駐園科學家
線上博物館
線上導覽
科教影音
學習主題
最新學習資源
最新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典藏
典藏政策
典藏數量
蒐藏經理
科博典藏網
精選典藏
科博典藏
線上蒐藏庫
出版品查詢
研究人員與著作
圖書館服務
藏書查詢
認識圖書館
最新消息
館際合作服務
閱覽規則
圖書借閱規則
電子期刊與資料庫
彭鏡毅博士紀念獎
關於科博館
使命與策略目標
現任館長
科博標識
組織與職掌
歷史與沿革
館史
歷任首長
大事紀
重大政策
行政服務
政府公開資訊
檔案應用專區
廉政園地
性別平等專區
跨機關與國際合作
雙語詞彙
場地租借
加入我們
申辦恐龍卡
志工家族
加入會員
徵才訊息
訂閱電子報
資訊中心
資訊圖像
資訊開放
諮詢信箱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活動行事曆
活動預約
線上購票
博學多文
志工家族
科博典藏
加入會員
場地租借
資訊圖像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首頁
學習與推廣
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喜歡
0
放大字級
預設字級
縮小字級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列印
:::
主題導覽搜尋
查詢關鍵字
查詢
主題指標
美學教育(57)
防災教育(6)
環境科學(183)
資訊科技(25)
海洋教育(55)
科學攝影(326)
科學繪圖(44)
生命科學(483)
地球科學(307)
人類文化(134)
物理(41)
化學(10)
課綱指標
語文領域(6)
數學領域(4)
社會領域(124)
自然科學領域(772)
健康與體育領域(17)
綜合活動領域(12)
藝術領域(78)
科技領域(27)
生活領域(31)
環境議題(302)
性別平等議題(1)
人權議題(2)
海洋議題(80)
科技議題(44)
能源議題(9)
原住民族議題(37)
生命議題(13)
法治議題(4)
資訊議題(3)
安全議題(3)
防災議題(5)
生涯規劃議題(7)
多元文化議題(31)
戶外議題(28)
國際議題(6)
SDGS指標
SDG 2 消除飢餓(4)
SDG 3 健康與福祉(23)
SDG 4 優質教育(519)
SDG 5 性別平權(2)
SDG 6 淨水及衛生(2)
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7)
SDG 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8)
SDG 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3)
SDG 10 減少不平等(1)
SDG 11 永續城鄉(29)
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16)
SDG 13 氣候行動(17)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115)
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325)
SDG 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2)
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17)
查詢
搜尋結果 "
" ,共 325 筆資料:
排序方式:
新 → 舊
舊 → 新
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
走出個虎虎生風
過去的一個世紀老虎以驚人的速度在減少,甚至有3個亞種已經滅絕,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並關注這世界上最大的貓科動物-東北虎
自然保育
老虎
溫柔大漢-麝牛
加拿大的北極地區, 有著寒冷、風大,年降雨量不多的凍原, 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 最熱的那個月的平均氣溫也只在 0°-10℃之間。 由於生態環境十分嚴酷, 動植物的種類都不多, 其中一種大型的哺乳動物就是麝牛
自然保育
哺乳動物
泥灘地上的白甲大軍
到訪過臺灣西部海濱泥質灘地的人,一定曾見過灘地上有許許多多的小白點,在灘地上"飄"來"飄"去,可是一走近看,卻發現小白點都不見了,但灘地上密布的小洞口卻隱約出現了白色的影子,牠們就是乳白南方招潮蟹(昔稱:清白招潮蟹)。個體小但數量龐大,在濕地生態系中扮演著清除者與初級消費者的角色,是濕地物質循環與能量傳遞不可或缺的一環。
自然保育
無脊椎動物
極端環境的生存之道 – 索諾蘭沙漠
索諾蘭沙漠位於美國和墨西哥交界處,是北美地區最大的沙漠之一。 這裡與其他沙漠一樣,乾燥少雨、日夜溫差大, 但降雨程度比世界上其他沙漠更高,因此有全世界最綠的「樹林沙漠」之稱。 在這樣的極端環境中,動植物該如何調適以求生存呢?
自然保育
植物
動物
世界上最小的鳥?
蜂鳥是鳥類中的小不點,擁有許多鳥類的金氏世界紀錄! 現在就讓我們跟隨著影片的腳步,一起去探索蜂鳥的奇幻世界吧!
自然保育
鳥類
是誰嗯嗯在地上?
地上怎麼有大便!是誰這麼沒有公德心,竟然在科博館的庭園裡隨地大小便。 其實尋找生物糞便是生物學家調查的基礎,透過排遺可以知道生物很多小祕密,今天要來當個便便偵探,看看是誰嗯嗯在科博館的地上?從糞便、排遺、足跡、食痕、叫聲等等,可以很快找到跟你玩捉迷藏的小生物,記得下次來科博館的時候,別忘了認真找找生物們留給你的提示喔!
自然保育
鳥類
南安小熊安在否特展
一隻曾在花蓮卓溪鄉南安瀑布附近趴趴造,找不到黑熊媽媽的小黑熊,從沒想到因自己的走失,竟會獲得社會大眾對於臺灣黑熊的關注,也啟發民眾對臺灣野生動物保育議題的省思。南安小熊是臺灣第一次野放脫離母熊的幼熊案例,在臺灣黑熊保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義。此次特展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黃美秀教授指導與臺灣黑熊保育協會共同策劃,展覽分為4個單元:「來自森林」,「人間落難」,「回家之路」、「我在友熊國」等四大單元,分別介紹南安小熊從被遊客發現、被照顧訓練到返回山林的歷程。
自然保育
黑熊
有勇有哞-牛轉乾坤
從自然與人文的多元觀點,重新認識陪伴世代臺灣人走過生活、文化、產業及交通演變,卻在社會與產業轉變中逐漸陌生的「牛」,並藉由認識過往牛與人交織的生命史,進一步思考牛與人未來的關係。
哺乳動物
人類文化
郵說昆蟲
特展從學術領域及專業角度,剖析小小郵票在方寸之間,如何反映藝術美學、科學發展與社會變遷等,堪稱微縮版百科全書。《郵說昆蟲》特展共有「成功適應」、「吐絲結繭」、「蜂言蜂語」、「人蚊大戰」及「人蟲共生」5個單元,展出世界各國數百枚昆蟲郵票、近百種昆蟲標本及蠶絲製品。
美學教育
昆蟲
人類文化
繽紛的生命-生物多樣性特展
在繽紛生命特展中,共展示了26具哺乳動物骨骼、25件哺乳動物毛皮標本、9件化石精品及39件鳥類立姿標本,也首度公開展示超過800件典藏的世界的鳳蝶與兜蟲標本,藉由集合大量物件的展示,直接展現多樣性概念。另也運用近期臺灣學者本土或世界的研究為故事題材,搭配相關展品或標本來做科普推廣。展場還列舉臺灣的公民科學團體的成就與貢獻,以及世界各國題材的影展,看看如你我的常人如何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自然保育
生命科學
自然變調—失序的生態系特展
人類文明造成的干擾和破壞,導致氣候與環境的劇烈變遷,也改變了自然運行的既有秩序。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推出「自然變調—失序的生態系」特展,藉由全球各地實際案例,引領觀眾一窺當前變調的生態現象與生物的生存挑戰,思考人類該如何與其他物種永續共存。
環境科學
生命科學
豬事大吉特展
哺乳動物
石虎的美麗家園特展
科博館館近五年內收到死於車禍的石虎標本已經超過20件,數量驚人。有感於石虎正在面臨急迫生存威脅,需要援助,且花博主題亦將石虎議題納入重要元素,科博館推出《石虎的美麗家園》特展,希望以活潑而多元的內容,吸引民眾共同關注。
環境開發
自然保育
哺乳動物
蘭科植物
自然保育
植物
花的前世今生特展
人類頌花、用花、食花、品花,甚至仿製花,生活中若少了花,所有的文化將大大失色,愛情的詠唱啞然、服飾黯然、飲食寂然、自然美色枯然。很少人不愛花,再冷漠的人,也有花朵殘留在記憶中的色貌與芬芳。但是,花是什麼? 花從哪裡來?解花人何在?
植物
「蟲語佐藤」—佐藤正孝教授紀念展
贈與本館124,300件昆蟲標本的日本鞘翅目學者佐藤正孝教授,不幸於2006年8月因病辭世,享年69歲。他一生中有60年與昆蟲為伍,畢生發表五百多篇論文,本館為感念佐藤教授的無私奉獻及對昆蟲的熱情,推出本特展,除介紹佐藤教授的生平、驚險有趣的採集生活、卓越的研究、對昆蟲界的貢獻和標本捐贈過程與標本內容外,還可體驗昆蟲分類學家如何採集標本、比對鑑定、繪圖、新種發表與命名等方法。
昆蟲
謎樣的日籍植物採集者---矢野勢吉郎
矢野勢吉郎(S. Yano)為臺灣早期的日籍植物採集者,甲午戰爭後日治初期,他曾大量採集臺灣的植物標本,甚至是臺灣第一位前往綠島、蘭嶼的日籍植物採集者。後來他任職於俄羅斯駐日使館,這些在關鍵時期採集的臺灣植物標本編號共計500多號,亦全數被蒐藏在俄羅斯聖彼得堡的科馬洛夫植物研究所植物標本館,也成為臺灣早期植物研究歷史中的一個失落的環節。本特展介紹矢野勢吉郎在臺灣時期的自然環境,並跟隨著他的採集路線,探索臺灣早期的植物分布概況,同時展出其所採集的珍貴標本,帶領觀眾認識這位謎樣的日籍植物採集者,體會臺灣百年來的自然環境變遷。
植物
千年葫蘆‧福祿人間特展
透過植物學、考古學、文化人類學與中國美術工藝等各種角度來介紹葫蘆,民眾除了可藉此深入認識葫蘆起源、特性、品種,乃至於馴化意義等植物學相關知識之外,也可以從考古與歷史的面向,透過豐富的相關文物展示瞭解各族群文化中對於葫蘆的使用方式,及其在人類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延伸出來的相關工藝美學。為了讓觀眾瞭解葫蘆的生長過程,科博館特別製作一段紀錄葫蘆從發芽到開花結果系列生長過程的曠時攝影節目,在特展中透過高畫質的HD畫面,呈現植物充滿動感及生命能量的成長歷程。
美學教育
植物
考古
茶香臺灣特展
茶是一種具有輕香味的葉子,除了具有保健功能,入於口中,清香與甘甜存在口齒之間,更為生活帶來悠閒的雅興。自古以來,品茶、泡茶被視為重要學問,歷代文人的詩詞歌賦也增添茶的內涵。本特展涵蓋中西飲茶文化的發展、臺茶歷史、茶園、茶樹種、製茶、泡茶和喝茶方式等,展出珍貴茶器典藏文物,同時介紹「茶與保健」、「茶與禪」等精采內容,歡迎您一同來品味150年臺灣飲茶文化,欣賞中西茶藝的絕妙功夫與漫活美學。
美學教育
植物
人類文化
聖誕暨新年花藝特展
美學教育
植物
第一頁
上一頁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頁
最後一頁
共325筆資料,第6/17頁
2022/09/19 更新
您想找什麼資訊?
×
查詢關鍵字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