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同仁堂藥舖
搜主題

  • 人類文化廳/1F/「中國醫藥」展示區
  • 2009/12/15
     ( 科博電子報第467期 )
  • 作者:曾煥宗

走進本館「人類文化廳」的「中國醫藥」展示區,您會看到一間傳統的中醫藥房,這間「同仁堂」藥舖雖然取名自大陸北京一間有名的中藥鋪,但其陳設、格局是完全仿照彰化鹿港的「陽春藥局」。陽春藥局已是百年老店,保留了傳統中醫藥房的典型模式。在此展示出來,是希望將傳統中醫藥房的風貌,以及中醫的醫療過程,呈現給大家。
 
一般傳統的中醫藥舖,就有如這間「同仁堂藥舖」。一進門,所見到的是一長排的櫃台桌,這是伙計抓藥的地方。櫃台後是放置藥材的「百味櫥」,藥材則依一定的規則排列,藥舖的人必需熟記其口訣、位置、成分、藥效,抓起藥來才能正確迅速而俐落。鹿港傳統建築往往開有天窗,使藥舖較為明亮。樓上可作為藥材的儲藏室。櫃台上排列著琳琅滿目的藥酒、藥秤、切藥的剪刀,搗藥的乳缽等藥舖常用的器具。後側是醫師為病人診斷、開藥方的地方。開了藥方,再遞交櫃台抓藥,由患者回家煎煮服用。我們老祖宗們常會請大夫或走方郎中到家裡來診斷,開了藥方,再請家屬到藥舖抓藥回來煎煮。
 
中國自宋代開始建立藥局的制度,藥舖分「生藥舖」和「熟藥舖」兩種,並實行醫藥分業。 專門從事生藥批發及進出口貿易的藥行,古時稱「生藥舖」。將生藥炮製加工成飲片,由醫師坐堂應診,專司配藥的零售藥局,則稱為「熟藥舖」。早期中醫藥業的承傳和其他傳統技藝一樣,大多採父子相傳或師徒相授,所以經驗的累積和傳授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由於傳統醫藥是中國傳統五術「山、醫、命、相、卜」之一,在過去,部分讀書人對於傳統醫藥有些涉獵或兼修此道,隨著時代的轉變,中醫藥教育的制度逐漸朝現代化的方向管理和發展,我們期待中國醫藥有更燦爛而美好的未來。

同仁堂藥鋪
同仁堂藥鋪
同仁堂藥鋪內景
同仁堂藥鋪內景
相關標籤:
延伸閱讀
2022/11/28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