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特展
特展說明
俗諺道:「嬰仔睏,一暝大一寸」,又說:「天天睡得好,年年不覺老」,可見睡眠對人的影響至大。事實上,人的一生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用在睡眠,睡眠品質的好壞不僅關乎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質,甚至會影響到工作表現和工作安全。為了讓觀眾瞭解和睡眠相關的知識,以及睡眠與工作表現和工作安全之間的關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行政院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於2011年4月29日起至10月26日在立體劇場前廳展區合作推出《睡眠與工作安全特展》,歡迎您蒞臨採訪報導!
根據科學上的研究,睡眠會幫助身體組織的修復及大腦的學習與記憶,並且對體力及精神的恢復也有很大的好處。然而,人要睡多久才夠?人的生理時鐘如何調控?睡眠和工作效率有什麼關聯性?和睡眠相關的障礙和疾病有哪些?忙碌緊張的現代人如何享受一夜好眠呢?
《睡眠與工作安全特展》將為觀眾解析睡眠的科學和迷思,探討睡眠對工作效率、工作品質和工作安全的影響,並且介紹歷史上因為睡眠問題引起的重大安全意外事件,如1986年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失事、蘇聯車諾比爾核電廠意外和國內曾在2009年發生的國道客運連環車禍等,可見睡眠除了影響一個人的生理、心理、工作和社交生活外,更可能引起工作意外,危及個人與他人的生命安全。
在特展中,觀眾將可以透過睡眠之床、解夢節目疲和勞模擬駕駛機等互動展示,了解睡眠的奧秘和對於工作安全的影響,進而學習從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中排除睡眠障礙,享受夜夜好眠的樂活人生。
展示設計特色
1.利用高度約4.5米與長度約12米的睡眠者頭像形塑整個特展的睡眠主題意象,並透過睡眠之床和解夢節目等展示,將睡眠的知識介紹給參觀者。
2.透過睡眠引起的重大工安事件節目、輪班工作展牆與疲勞模擬駕駛機等展示,將睡眠與工作安全之相互關係的概念傳遞給參觀者。
3.藉由互動展示、動態影片與圖像深入介紹睡眠與身心健康、工作安全和交通安全的密切關係,使觀眾了解睡眠障礙對工作表現和工作安全的影響。
什麼是睡眠
睡眠是人與馬、羊、牛、兔、貓、蝙蝠等動物都會有的一種自然生物本能,和其他動物的睡眠相比較,人每天約睡8個小時屬於中等長度。對於什麼是睡眠,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看法。在古希臘時代有人認為睡眠是人在白天活動時,體內產生的代謝產物所引發的中毒現象。15、16世紀時又有人提出睡眠是血液衝到腦部,對大腦造成壓力,引發大腦暫時關閉的狀態。20世紀時有了腦波圖儀(EEG)後,科學家才認識到睡眠時大腦並不是百年來人們所設想的那樣,處於休息或靜止狀態。經科學研究後發現睡眠是一種主動過程,睡眠與覺醒的節奏是由位於大腦下視丘上的視神經交叉上核所調控。
人為什麼要睡眠
人一生中約有1/3的時間花在睡眠上,至今我們只知道需要睡眠,對於人為什麼要睡眠仍未有明確的定論。有科學家推測,睡眠可以讓人休息和節省能量,還可以讓身體進行修復與幫助大腦學習與記憶。我們知道人在母體內已開始睡眠與作夢,並有快速動眼(REM)睡眠與非快速動眼(NREM)睡眠等兩種基本類型的睡眠。在出母胎後,人隨著年紀的增長,睡眠與快速動眼睡眠的時間逐漸在減少。在新生兒的睡眠裡,大約有50%的時間處於快速動眼睡眠,成人大約有20%的睡眠時間處於快速動眼睡眠,而老人大約剩下不到15%的睡眠時間是處於快速動眼睡眠。
睡眠理論
睡眠會幫助身體組織的修復及大腦的學習與記憶,並且對體力及精神的恢復也有很大的好處。科學界對睡眠的功能並沒有一致的看法,以下為較多人接受的睡眠功能理論:
1.修復功能理論:睡眠時可進行修復白天身體系統的耗損,讓器官組織恢復活力,準備好明天清醒後的工作所需。
2.適應理論:由於夜晚時視線不良容易招致危險成為別人的獵物,而睡眠時動作的暫時停止可避免天敵的注意,降低被捕捉到的機率,度過一天中最危險的時間。
3.能量保有理論:睡眠時代謝率及體溫均會降低,使全身能量耗損減少,以保存能量及精力。
4.發展功能理論:睡眠時有助於個體自身的發展,快速動眼期可能有助於大腦皮質、視覺、動作與神經細胞的發展。
5.改善免疫系統的功能理論:睡眠有助於維持免疫系統的功能運作,目前已知免疫系統運作改變時睡眠量也會有所異動。
6.記憶強化及固化理論:快速動眼期被認為跟促進記憶和學習有關,有人曾做過選擇性的快速動眼期睡眠和深度睡眠期的剝奪,並研究兩者不同的睡眠剝奪,對人的記憶和學習產生何種影響。科學研究結果發現快速動眼期的睡眠剝奪會影響新事物的學習;而深度睡眠期的睡眠剝奪則會影響舊有熟悉工作的工作效率。
人要睡多久才夠
人們的睡眠需求與身高、智商分布一樣,都遵循著單一鐘形曲線來分布,大約5%的人只需要一點睡眠(不到5小時),另外約5%的人需要多一點(10小時以上),而大多數人的需求則在7或8小時左右。
展示參考與引用資料來源
展示參考與引用資料來源:(依筆劃與字母順序排列)
網站、網頁資料:
—ChemCases網站
—Drowsy Driving Org網站
—Julybee Club網站
—Oracle Think Quest網站
—Patricia Garfield網站
—Post Gazette網站
—Psychology World網站
—Science Photo Library網站
—Spb網站
—The Michigan daily網站
—USA Today網站
—Wong Sir網站
—中山醫學大學(許績男醫生) – 小孩子又尿床了!怎麼辦?
—中國華文教育網站
—中國經濟網站
—中國醫師網站
—中醫藥在線網站
—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葉家豪醫師) - 睡眠障礙 - 失眠
—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瑞圖教授) - 內經教研室
—卡提諾論壇網站
—台中慈濟醫院(陳建仲醫生) – 失眠之中醫面面觀
—台東基督教醫院(黎璧賢醫生) – 兒童常見的睡眠問題
—民間藝術工作室網站
—生活雜誌網站 – 傳統中醫對睡眠的認識
—交通安全入口網站
—百度百科網站
—周公解夢 – 要我解夢網站
—長榮大學(衛生保健組) – 休息與睡眠之需要
—美國睡眠協會網站
—香港勞工處網站 - 輪值工作與職業健康
—財團法人天主教湖口仁慈醫院(劉益宏醫生) – 輪班健康危害與調適
—健康圖書館網站 – 如何克服時差
—健康網網站 – 養生法則 睡眠養生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系(蔡玲玲老師) – 睡眠實驗室(睡眠管理網)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楊建銘教授) – 瞭解睡眠機制提昇優質睡眠
—國立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研究所 - 小小神經科學網
—署立台南醫院 (林政佑醫師) – 輪班對睡眠之影響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網站
—勞工處職業安全及健康部 – 輪值工作指引
—維基百科網站
—優活健康網站
—醫學教育網站
書籍資料:
—The Universal Dream Key:The 12 most common dream themes around the world,HarperCollins,2001。
—人體圖形 – 黃帝內經的啟示,世茂出版,2009。
—小天下逛逛身體 - 神秘的睡眠,天下遠見出版,2003。
—白話黃帝內經‧(上)素問篇,大堯文創出版,2011。
—白話黃帝內經‧(下)靈樞篇,大堯文創出版,2011。
—哈佛醫生的優質睡眠全書,商周出版,2007。
—現在幾點鐘?-麻雀、黃金鼠以及所有生物都知道的事,天下文化出版,2005。
—創造優質睡眠,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8。
—揭開睡眠的真相,天下雜誌出版,2011。
—黃帝內經 – 中國3000年的醫學養生寶典,晨星出版,2010。
—黃帝內經 – 白話詳解,大展出版,2011。
—黃帝內經.1養生智慧,源樺出版,2009。
—黃帝內經.2從頭到腳說健康,源樺出版,2009。
—黃帝內經.3曲黎敏談養生,源樺出版,2009。
—黃帝內經白話詳解,大展出版,2011。
—黃帝內經現代養生圖典,水倉書房出版,2010。
—睡眠的迷人世界,遠流出版,2002。
—睡覺為什麼會做夢,晨星出版,2010。
—認識睡眠呼吸中止症,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8。
—解夢學習全書,貓頭鷹出版,2010。
—夢的解析 – 從夢境來的真實與未來指引,合記圖書出版,2010。
期刊、報告資料:
—鄭智銘,”睡眠監測相關研究簡介”,元智大學,2002。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Railroad Accident Report Collision of Two Canadian National/Illinois Central Railway Trains Near Clarkston,Michigan,2001。
—William Dement原著 邱紹傑譯,”人有「做夢的需要」嗎?”,科學月刊,1973,第43期。
—石東生、劉紹興,”職業駕駛員睡眠品質管理研究”,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報告,2007。
—吳京一、童麗珠,”睡眠你知多少事?(一) ”,科學教育月刊,2003,264 p.15-28。
—吳京一、童麗珠,”睡眠你知多少事?(二) – 睡眠物質之睡眠調節”,科學教育月刊,2006,270 p.2-15。
—吳京一、童麗珠,”睡眠你知多少事?(三) – 每晚你睡幾小時”,科學教育月刊,2006,286 p.40-50。
—吳京一、童麗珠,”睡眠你知多少事?(四) – 簡說睡眠之神經調節”,科學教育月刊,2006,311 p.17-28。
—林冠宇,” 睡眠與勞工安全衛生”,勞工安全衛生簡訊,2007,第85期。
—徐彩莉,”輪班工作對生理生理狀態之影響 – 睡眠狀態”,勞工安全衛生簡訊,2000,第40期。
—徐儆暉、彭淑美、王子娟,” 職業駕駛健身操推廣及效果評估”,勞工安全衛生研究研究報告,2003。
—張光億,”職業駕駛疲勞有效管理”,勞工安全衛生簡訊,2007,第85期。
—張晏蓉、葉婉榆、陳春萬、陳秋蓉、石東生、鄭雅文,”台灣受僱者疲勞的分布狀況與相關因素”,台灣衛誌,2007,26 p.75-86。
—楊育書,”千萬別欠睡眠債”,中國醫訊,2009,73 p.53-58。
—鄭瑞棠,”睡眠新知簡介”,科學月刊,1983,第161期。
—職業安全健康局,”輪值工作的安全及健康”,安全健康通訊,2011,第29期。
學習單下載
新聞稿
《睡眠與工作安全特展》
解析睡眠的奧秘與工作安全之關係
教民眾享受好眠、樂在工作
俗諺道:「嬰仔睏,一暝大一寸」,又說:「天天睡得好,年年不覺老」,可見睡眠對人的影響至大。事實上,人的一生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用在睡眠,睡眠品質的好壞不僅關乎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質,甚至會影響到工作表現和工作安全。
根據科學上的研究,睡眠會幫助身體組織的修復及大腦的學習與記憶,並且對體力及精神的恢復也有很大的好處。然而,人要睡多久才夠?人的生理時鐘如何調控?睡眠和工作效率有什麼關聯性?和睡眠相關的障礙和疾病有哪些?忙碌緊張的現代人如何享受一夜好眠呢?
《睡眠與工作安全特展》將為觀眾解析睡眠的科學和迷思,探討睡眠對工作效率、工作品質和工作安全的影響,並且介紹歷史上因為睡眠問題引起的重大安全意外事件,如1986年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失事、蘇聯車諾比爾核電廠意外和國內曾在2009年發生的國道客運連環車禍等,可見睡眠除了影響一個人的生理、心理、工作和社交生活外,更可能引起工作意外,危及個人與他人的生命安全。
在特展中,觀眾將可以透過睡眠之床、解夢節目和疲勞模擬駕駛機等互動展示,了解睡眠的奧秘和對於工作安全的影響,進而學習從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中排除睡眠障礙,享受夜夜好眠的樂活人生。
【展示特色】
一、 利用高度約4.5米與長度約12米的睡眠者頭像形塑整個特展的睡眠主題意象,並透過睡眠之床和解夢節目等展示,將睡眠的知識介紹給參觀者。
二、 透過睡眠引起的重大工安事件節目、輪班工作展牆與疲勞模擬駕駛機等展示,將睡眠與工作安全之相互關係的概念傳遞給參觀者。
三、 藉由互動展示、動態影片與圖像深入介紹睡眠與身心健康、工作安全和交通安全的密切關係,使觀眾了解睡眠障礙對工作表現和工作安全的影響。
2019 / 11 / 04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