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的起源
農業的起源地,有一元論和多元論的不同看法。有的理論認為更新世末期的乾旱,使植物、動物和人類彼此間發生共生關係,人類開始從事產食活動,以確保食物來源不絕。
「一元論」主張農業在一特定的區域發生,有的學者認為東南亞地區可能是當初培育植物及馴養動物的重要中心,農業活動可能是自東南亞傳播到近東地區的結果,有些則認為是在西亞的肥沃月灣,然後向世界各地傳播。
「多元論」主張世界各地有許多個獨立的農業起源地,如美洲,特別是中美和南美、近東及非洲地區以及中國及東南亞。這幾個中心的農業文明是彼此獨立且平行發生的,每個起源中心有自己獨特的品種。
現在則多採生態學的解釋,認為食物的生產幾乎同時在世界許多地方發展的。人類在各式各樣因素的交互作用下,經不斷實驗改良的過程,栽植和培育認為可以當作食物的農畜產品。
全球作物栽培起源中心
1.東亞:稻、茶、梅、白菜﹑蘿蔔﹑荔枝﹑龍眼﹑奇異果
2.熱帶南亞:香蕉﹑榴蓮﹑甘蔗、柚﹑椰子、芋頭
3.西南亞:小麥﹑石榴、櫻桃﹑西洋梨﹑甘藍
4.地中海:葡萄、花椰菜﹑捲心菜﹑甜菜﹑橄欖﹑茴香
5.非洲 (衣索比亞):咖啡﹑芝麻﹑椰棗﹑西瓜﹑高粱﹑薯蕷
6.中美洲:玉米﹑甘薯﹑菜豆﹑龍舌蘭、酪梨
7.南美洲安地斯:馬鈴薯﹑花生﹑番茄﹑可可﹑鳳梨
【農業的出現】
新石器時代農業與畜養的出現,使人類從依賴自然界的食物資源維生,轉為主動生產糧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的劇變,因此稱之為「新石器時代革命」或「第一次革命」。學術界對農業的起源,主要有下列幾種主張:
綠洲說:
冰河時代末期,近東地區的氣候,由濕潤寒冷變為溫暖乾燥。植物依附在河邊或綠洲區域生長,動物則棲息在水源附近,人類逐水草而居,藉以觀察並利用周邊的野生動植物,將之馴化並進行人工栽培,由此出現農業。
原生地說:
冰河時代後期的近東地區,曾有野生穀物和野生動物共生的地帶。更新世末期,人類採集食物的能力相對提高,可供食用的動植物資源也更加豐富,隨著定居的時間逐漸變長,對周圍動植物的認識也逐漸加深。人們反覆試驗穀物的收割和種植,以及動物的捕獲與豢養,農業因而產生。
全新世氣候變化說:
全新世氣候變化說的學者認為大約在公元前9000年前,氣候開始變得溫暖濕潤,隨著野生穀物的生長地擴張,人們為了方便採集食物,開始在平原上生活。一些人類無意中遺落的種子,在住家的周圍發芽生長,使人們逐漸掌握了野生穀物的生長規律,開始種植穀類作物,而居住地周圍的空地,也提供獵人飼養動物的機會,農業與豢養因而產生。
人口壓力說:
更新世末期的溫暖氣候,使得植物繁盛,人口也隨之增加。因人口增加而需要更多的食物,靠採集野生植物已不能滿足需要,迫使人們開始嘗試種植野生穀物。糧食的增多也引起人口增加,當人口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時,便需要改進種植技術以提高產量,農業就是在這樣反饋的過程中產生。
周緣地帶說:
在一個區域內,由於人口的增加,使原來的生活區域難以供應足夠的食物,於是出現了兩個集團,多出來的人口成為移居集團,向周圍較適於生存的地區轉移,而留在原來核心地帶的則是留居集團。顯然,移居人口居住的周緣地帶,尤其是條件較差的地區,迫切需要開發新的食物來源,農業因而產生。
宴饗說:
農業開始初期,由於馴化的動植物數量有限,收穫也不穩定,所以它們在當時人類的食譜上,不可能佔據很大的比重,何況有些栽培植物更與充飢完全無關。因此,有些動植物的馴化及種植,可能是在食物資源充裕的條件下增加食物種類的結果。
【中國農業事件簿】
時 間 | 事 件 |
---|---|
西元前12500年 | 長江流域的湖南玉蟾岩、江西仙人洞和吊桶環遺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水稻栽培的遺跡。 |
西元前5400年 | 黃河流域栽培粟,使用石製農具,馴化豬、狗、羊、雞等家畜。 |
西元前5000年 | 長江下游河姆渡遺址種植水稻,使用骨耜(ㄙ)ˋ掘土耕種,以石刀收割,木杵舂米;開鑿水井;畜養豬、狗,甚或水牛。 |
西元前4000年 | 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栽培黍。 黃河流域種植芥菜。 長江流域植栽葛作為紡織原料。 |
西元前3000年 | 長江下游使用石犁、石耜,種植苧麻、花生、蠶豆、芝麻。出現絲、麻織品。 |
西元前2000年 | 黃河流域種植大豆、大麻。 |
時 間 | 事 件 |
---|---|
西元前1711至前1067年 | 出現青銅製農具,有钁(ㄐㄩㄝ)、鏟、斧、錛等器型。 甲骨文中刻有禾、粟、黍、來、麥、稌(ㄊㄨ)等農作物,以及馬、牛、羊、雞、犬、豕等六畜的名稱。 稷(ㄐㄧ)與粟是當時華北地區主要的糧食作物。 發明家畜閹割技術。 |
西元前1066至前771年 | 文獻中出現耕種除草及青銅農具等文字。 已有「嘉種」(選擇成熟飽滿的種子下種,使出苗整齊粗壯,穗大實多)概念。 開始使用壟作法。 由「撩荒耕作法」(火耕)發展成為「休耕栽培法」。 |
時 間 | 事 件 |
---|---|
西元前771至前476年 | 孫叔敖在安徽壽縣開芍(ㄕㄠ)陂(ㄆㄛ),是中國最早的大型陂塘蓄水工程。 發明冶鐵技術,生產鐵製農具,已使用牛耕。 按土壤之色澤、質地、溼度、鹽分、肥力等進行分類。 |
西元前475至前221年 | 大力推廣冬小麥。 大豆成為重要的糧食作物 精耕細作萌芽。 魏國鄴令西門豹建漳水十二渠。 秦國蜀太守李冰在四川建都江堰。 關中修建當時最長的人工渠道:鄭國渠。 中國現存最早的農學論文《呂氏春秋》,有「上農」、「任地」、「辨土」、「審時」等四篇章。 |
時 間 | 事 件 |
---|---|
西元前206至25年 | 「二十四節氣」首見於文獻記載。 穀物加工使用「揚車」(風扇車)。 出現曲柄鏵鍬(踏犁)。 |
西元前128至前117年 | 發明井渠法,創造地下渠道。 出現耕犁的翻土裝置「犁壁」。 |
西元前105至前87年 | 葡萄、苜蓿由西域輸入中原。 |
西元前90年 | 趙過發明了條播工具「耬(ㄌㄡ)車」。 |
西元前87年前 | 壟作技術進一步發展,形成代田法。 |
西元前33年 | 已應用了溫室栽培法。 |
西元前32至前7年 | 出現區種法。 中國現存最早的農書《氾勝之書》問世。 |
西元1至100年 | 出現水碓。 |
西元100至200年 | 中國最早的月分類農書《四民月令》問世。 創造水稻移栽技術。 |
西元25至220年 | 珠江三角洲出現「雙季連作稻」。 |
西元158至167年 | 開始人工養蜂。 |
西元200至300年 | 利用稻田養魚。 |
時 間 | 事 件 |
---|---|
西元265至420年 | 創造用凸輪轉動和以水為動力的連機碓和連轉磨。 |
西元304年 | 中國最早的熱帶和亞熱帶果品著作《南方草木狀》問世。 南方的橘園利用?蟻防?,是中國生物防治害蟲的開始。 |
西元530年 | 創造果樹嫁接技術。 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書《齊民要術》問世。 |
時 間 | 事 件 |
---|---|
西元581至604年 | 中國古代已知的最大的地下儲糧倉庫「含嘉倉」,建於洛陽。 |
西元581至618年 | 萵苣傳入中國。 |
西元600年 | 出現利用水力自動提水的工具「水輪」。 |
西元646年 | 菠菜從尼泊爾傳入中國。 |
西元700至1000年 | 制定農田灌溉管理制度「水部式」。 |
西元716年 | 創造點火誘殺和開溝捕捉相結合的治蝗技術。 |
西元764年 | 中國最古的茶葉專著《茶經》問世。 |
西元879年 | 長江下游使用江東犁,中國水田犁至此定型。 |
西元953年 | 西瓜由西域傳入中原。 |
時 間 | 事 件 |
---|---|
西元960至1279年 | 長江下游出現稻麥一年兩熟制。 |
西元900至1000年 | 棉花栽培技術見於文獻記載。 最早研究蜜蜂生活史的論文《記蜂》問世 |
西元1012年 | 宋真宗派員從福建取占城稻三萬斛,在江淮、兩浙分種,是史上一次大規模的水稻引種。 |
西元1061年 | 油菜已成為江南地區的主要油料作物。 |
西元1068至1077年 | 宋熙寧年間,進行大規模的引濁放淤,改良農田。 |
西元1069年 | 制訂「農田水力約束」建立全國性的農田水力管理制度。 |
西元1075年 | 公布中國最古的制蝗法規《淳熙敕》。 |
西元1149年 | 陳?作《農書》,論述中國南方農業生產技術,提出「地力常新壯」的土壤肥力學說。 |
西元1174年 | 創造家禽人工孵化技術。 |
西元1200至1300年 | 出現風車和風磨,用於農業生產。 桑樹害蟲防治已有詳細記載。 |
西元1273至1286年 | 中國現存最早的官修農書《農桑輯要》問世 |
西元1313年 | 王禎《農書》出版,收錄農具一百餘種。 |
西元1300至1400年 | 中國現存最早的農業氣象專著《田家五行》出版。 |
時 間 | 事 件 |
---|---|
西元1408年 | 出現強制肥育的「棧(ㄓㄢ)鵝法」。 |
西元1502年 | 出現用於稻穀脫粒的「稻床」和填食肥育用的「填鴨法」。 |
西元1555年 | 玉米傳入中國。 |
西元1560年 | 出現人墾和牛耕相結合的套耕法。 |
西元1573年至1620年 | 煙草從呂宋傳入中國。 |
西元1582年 | 甘薯傳入中國。 |
西元1613年 | 福州ㄧ帶實行雙季稻與冬麥輪作的一年三熟制。 |
西元1624至1644年 | 太湖流域創造「桑基魚塘」實行糧、桑、魚綜合經營。 |
西元1636年 | 中國古代最大的綜合性農書《農政全書》問世。 |
西元1637年 | 宋應星《天工開物》出版,內含農業技術資料。 |
時 間 | 事 件 |
---|---|
西元1644至1700年 | 馬鈴薯、洋蔥傳入中國。 |
西元1662年 | 創造照蛋法,開創家禽人工孵化的看胎施溫技術。 |
西元1700至1800年 | 用單株選種法(ㄧ穗傳)育成水稻良種「御稻」。 豌豆傳入中國。 |
西元1778年 | 使用深翻、種植綠肥等方法改良鹽鹼地。 |
西元1887年 | 美國大粒種花生傳入中國。 |
西元1897年 | 引進抽水機進行機械灌溉。 中國最早成立的推廣現代農業科技的組織「農務會」,於上海設立。 |
西元1906年 | 山東濟南開始生產化學肥料。 |
西元1908年 | 收割機器首次自遼寧引入。 |
2021 / 01 / 14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