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恐龍時代
逛展區

唯妙唯肖神氣活現的恐龍現身科博館
暴龍發飆震撼的吼聲和細緻的表情、肢體動作
將是恐龍形態近身觀察的第一次
1920年發現的竊蛋龍真的是小偷嗎?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了嗎?現在的鳥類會不會是飛在空中的九千種小恐龍?

恐龍是脊椎動物家族的成員之一,屬於雙弓爬行羊膜類中的祖龍類。牠最主要的演化特徵均與行動有關,這包括了骨盤內部結構(髖骨上開放式有孔的凹孔),和大腳骨與骨盤的連接方式等(股骨頭端呈球狀,可以朝內嵌入髖骨),使得牠們四肢直立,而不像其他爬行動物的爬行姿態。牠們早在2億3000萬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現,直到6千5百萬年前的滅絕,牠們在地球生活了1億6000多萬年。

什麼是恐龍?

恐龍是脊椎動物家族的成員之一,屬於雙弓爬行羊膜類中的祖龍類。牠最主要的演化特徵均與行動有關,這包括了骨盤內部結構(髖骨上開放式有孔的凹孔),和大腳骨與骨盤的連接方式等(股骨頭端呈球狀,可以朝內嵌入髖骨),使得牠們四肢直立,而不像其他爬行動物的爬行姿態。牠們早在2億3000萬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現,直到6千5百萬年前的滅絕,牠們在地球生活了1億6000多萬年。而我們人類演化史也不過只有幾百萬年。長久以來,我們常以為恐龍的滅絕是因為牠們行動緩慢和適應力差。但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其實恐龍是相當敏捷,和具有發育相當好的腦。因此科學家認為恐龍的滅絕,應與運氣不好有關,遇到地球發生大規模災難性的變化所導致的。恐龍還有一些活到現在的親戚,其中鱷是與恐龍同屬祖龍類的遠親,而鳥類更有可能是恐龍的後代。

恐龍的多樣性

恐龍大約出現在距今2億3000萬年前的三疊紀晚期,當時整個陸塊還是連接在一起,隨著白堊紀時期陸塊的漂移,恐龍的足跡更遍布全球。地理的隔離也促進了恐龍的演化,產生了十分多樣的型態,適應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例如有身高可達5層樓高及重量達數十公噸的腕龍,長長的脖子可讓牠輕易吃到樹頂的葉子;又有全身披滿盔甲的甲龍,吃的是接近地面的植物。也有長尖牙和利爪的暴龍,是肉食性的,最重的可達大象那麼重,不論是群體攻擊或是單獨覓食,都是當時兇猛的掠食者。不過不是所有恐龍的體型都那麼大,也有些恐龍的體型卻和一般家禽大小差不多而已。隨著演化,物種更趨多樣化,恐龍種類在組成上也產生消長的情形,例如活躍於侏羅紀的異特龍,到白堊紀時數量逐漸的減少,而被暴龍取代其生態地位成為白堊紀的主要大型肉食性恐龍,所以你是不會在侏羅紀時期看到暴龍的!

恐龍家族

在三疊紀晚期,恐龍的祖先逐漸演化成兩大類群的恐龍。牠們主要的差別是盤骨的排列方式。其中一群為蜥臀類,其組成盤骨三塊骨之一的恥骨是朝著前方,這與其他爬行動物的盤骨十分的相似。另一類是鳥臀類,其恥骨則是朝後,並與坐骨相平行,這與鳥類的盤骨較相似。有趣的是,鳥卻是由蜥臀類恐龍演化而來。蜥臀類演化成獸足類與蜥腳類兩大類型。其中獸足類是二足步行的肉食性恐龍,暴龍與迅掠龍都屬於這類;而蜥腳類則多為大型四足步行的植食性恐龍,這類的代表有腕龍、圓頂龍等。而鳥臀類也演化成各種植食性恐龍,包括了侏羅紀時期的劍龍及白堊紀的三角龍等。

展品介紹
課綱實質內涵
環 E2, 環 J1, 自-E-A1
相關標籤:
延伸閱讀
2024/09/06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