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扁葉馬尾杉
搜主題

  • 植物園/特展室 (《蕨類天堂在臺灣》常設展 )
  • 2019/07/23
  • 學名:Huperzia nummulariifolia (Blume) Jermy
葉子平貼的扁葉馬尾杉
圖1:本館植物園特展室中的扁葉馬尾杉
圖1:本館植物園特展室中的扁葉馬尾杉
圖2:扁葉馬尾杉的孢子葉(上)與營養葉(下)
圖2:扁葉馬尾杉的孢子葉(上)與營養葉(下)

新物種大多會以特徵命名,有些可能不會被大多數人注意,學名常常可以透露出許多不被一般人注意到的細微特徵。另外學名也可以看出學者們對於分類的不同看法,這也讓解讀學名這件事充滿樂趣。

很多人誤以為學名是英文,雖然同樣都是字母排列,但它其實是拉丁文,因為學名所使用的二名法(英語:Binomial Nomenclature)在林奈(瑞典語:Carl von Linne,1707-1778)在1753年發表《植物種誌》(Species Plantarum)時就已經使用拉丁文,英文當時在是國際上不像現在這麼通用。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拉丁文是一種死的語言,現在幾乎沒有人在使用,比較不會因為時間或地點不同發生改變,符合學名穩定的要求。

現在來看扁葉馬尾杉的學名,不同資料中可以看到Huperzia nummulariifolia (Blume) Jermy與Lycopodium nummulariifolia Blumer兩種不同寫法。前者出現括號(),代表是經過修訂過的學名,括號內的字代表原本的命名者。後者則是最早被拿來用的學名,就是很標準的屬名+種小名,後面是命名者。一般來說,如果修訂過的學名是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原本的學名就會比較少人使用。

石松屬(Lycopodium)是非常早就被人使用,是由林奈創立,包含種類非常多,有學者依照不同觀點再加以系分成幾個不同的屬,但沒有完全得到共識。例如18世紀德國醫生和植物學家約翰‧雅各布‧伯恩哈迪(Johann Jacob Bernhardi,1774–1850)從其中創立的石杉屬(Huperzia)所包含的種類就有各種不同看法,這也是為何不同人描述扁葉馬尾杉時會使用不同學名。

1964年,捷克植物學家約瑟夫‧路德維希‧霍盧伯(Josef Ludwig Holub,1930–1999)將石松屬部分種類歸屬在馬尾杉屬(Phlegmariurus)中,使石松的分類更加讓人眼花撩亂。但只要掌握某些關鍵特徵,還是可以從不同文獻中爬梳出所需要的資訊。

看見植物園特展室中扁葉馬尾杉的樣貌(圖1)與聽見它的中文名稱,大概不會讓人想到竟然沒有人把放在馬尾杉屬中,也就是說沒有Phlegmariurus nummulariifolia 這樣的學名。馬尾杉屬通常被認為具有熱帶分布與附生性的特性,並具有孢子囊穗,石杉屬為地生性而且沒有孢子囊穗,如果不是在文獻中有關於扁葉馬尾杉地生的紀錄,看見它的孢子囊穗,真的會讓人好好思考它的分類地位到底為何。

文字、圖片:廖仁滄

2023/08/29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