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廳一覽
-
斷層槽溝保存館斷層槽溝保存館為研究場址,地質學家為了研究車籠埔斷層的古地震紀錄,在斷層沿線上一共開挖20多座槽溝,而其中的竹山槽溝因地質現象最豐富,同時保留了較為完整的古地震紀錄而被保存下來。本館保留槽溝開挖的現場,展示學者發現的地質現象,並透過導覽解說,介紹921地震的情形與斷層的古地震紀錄,最後播放光雕影片,將地質學家找到的數據以動畫方式模擬古地震發生的情形,使觀眾能以宏觀的角度體會地質的奧秘,並省思人類的定位與作為。
-
電磁視界2.0園區與台灣電力公司策劃一座結合電磁科學教育的璀璨電塔,搭配「電磁視界」特展開幕,在2017年平安夜開始帶大家一探電與磁的奧妙! 為何在以地震、地質為主題的園區要舉辦電學的特展呢?主要原因就來自於入口處的高壓電塔,過往大眾對於高壓電塔都認為是極度危險的設施,不只是高壓電,電磁波更是高得嚇人,因此許多遊客在入口看見高壓電塔後就害怕不想入場參觀。但是,高壓電塔的電磁波真的如此危險嗎? 本特展就是以電與電磁波為主軸,介紹生活用電與電磁波介紹,透過85個電磁波監測站,實際量測並視覺化展示園區內實際運作的超高壓電塔的電力電磁波,讓民眾可以親眼看到電磁波的強弱,同時在室內外提供許多互動展品,可以在玩樂中認識電力、電磁與能源的科學知識。 「電磁視界2.0:消失的科學家」於2023年1月1日開放參觀,本次特展注重電與磁的科普傳播,2.0更新版建立於舊版基礎上,以神秘電磁場與原子意象作為入口設計。
-
水痕水佷桃芝颱風-這個發生在23年前的災害,兩百多條人命與44億農業損失只剩下寥寥幾行的文字記錄,漸漸地被民眾所淡忘了,尤其在近十幾年幾乎沒有嚴重的颱風事件的現在。本展希望藉由各種當時的影像與災民的口述歷史,讓從未經歷過這場災害的國人了解住在這個地震島嶼上的另一種宿命…
-
地質科學廳地質科學廳為常設展區,利用3個展示區呈現地質科學教育的各種主題。第一區域以921地震為主軸,介紹斷層活動及研究過程,再透過互動教具演示,了解臺灣誕生的原因。第二區域介紹板塊構造學說的發展及砂箱實驗,臺灣原是海底的沉積物,受到板塊運動的影響,逐步抬升成擁有許多高山的海島,學者們想了解臺灣的造山運動,因此以砂箱模擬形成的過程,從中了解板塊運動與斷層的關係。本廳擁有豐富多元的科學教育資訊,使人們能以宏觀的角度體會地質的奧秘,並省思人類的定位與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