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烏面馬
搜主題

  • 中央水池
  • 2010/11/02
  • 學名:Plumbago zeylanica L.
隨遇而安白花藤-烏面馬
花萼表面密生的黏毛是烏面馬種族擴散的秘密武器
花萼表面密生的黏毛是烏面馬種族擴散的秘密武器
烏面馬是新近出現在植物園的植物
烏面馬是新近出現在植物園的植物

植物園中部低海拔區山丘旁的台灣石楠(Pourthiaea lucida Decaisne)樹叢下,新近出現了一叢開著白花的小草花,五芒星般的白色花朵隨著風輕輕的搖曳,彷彿已在此地落戶許久,與周圍環境成為一種和諧的整體。

這種植物,有著令人意外的中文名稱-烏面馬。

說是「烏面馬」,全株上下倒是找不到一絲墨黑,反倒是雪白的花朵引起人們的注意,所以在台灣民間有把它叫做「白花丹」的,也有人再加上它半蔓性的莖枝稱為「白花藤」。

植物學上,把這種植物歸屬在「藍雪科」中。屬名拉丁文Plumbago由希臘文的plumbum(鉛)與字尾-ago締造而成,意指其具有去鉛毒的特性。種小名zeylanica則是「錫蘭的」之意,也因此有人把「烏面馬」稱為「錫蘭藍雪」。

「藍雪科」的成員在台灣並不多,目前已知的原生種類只有2屬3種,其中只有「烏面馬」算是比較常見的植物,台灣全島低海拔灌叢及草原都可以看見,外島的澎湖、金門也都可以看見。在金門的老聚落裡,常常可以看見它整片生長在頹圮荒廢的老宅中,是適應力很強的植物。

在台灣南部或是金門看過「烏面馬」生長旺盛景象的人,大概很難聯想到它的老家其實不在台灣。根據文獻記載,「烏面馬」可能是十七世紀時隨著荷蘭人的拓植,有意或無意地引進到台灣。由於它喜歡溫暖的特性,所以目前台灣的分布以南部為主,但也逐漸往中部及北部擴張。金門的族群可能是由台灣引入,也可能是當年落番的鄉親帶回。為何要說「有意或無意地」的呢?這就要從「烏面馬」果實的特殊構造說起了。雖然說「烏面馬」的花頗有幾分姿色,看起來有點像茉莉花,而且栽培容易,所以可能是有人刻意引進,但是它橢圓形的胞果上有宿存性的花萼,這些花萼表面上密生著黏毛,當人們從它的植株旁邊經過實,這些黏毛會把果實黏在人們的衣物上,隨著人類的活動就跟著播遷,擴大分布的領域。植物園中的「烏面馬」並非園方刻意栽培,想來也是這樣從不知何處搭便車來到這裡來定居落戶。

文獻紀錄上,「烏面馬」是「角紋小灰蝶」(Syntarucus plinius (Fabricius, 1793))幼蟲的食草,或許哪天就可以看見這種蝴蝶飛舞在植物園中的身影。

文:廖仁滄/圖:徐家全

2023/08/29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