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錫蘭橄欖
錫蘭橄欖搜主題
各種蘇鐵與棕櫚環繞的戶外恐龍園中,劍拔弩張的暴龍與三角龍在即將進行草原大對決前被凝結在時光的洪流裡,這種場景總是引人注目。但每年秋冬之際,人們的注意力常被旁邊步道另一側幾棵結滿果實的樹所吸引。
每年都會有人問;「這滿樹的果實可不可以吃?」畢竟一粒粒飽滿果實讓人在這食慾之秋裡看了饞涎欲滴。這問題答案是肯定的,但為何這麼多果子沒被一掃而空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這些果實直接摘下來吃的口感真的很差。
這些樹是錫蘭橄欖,它不是可以生食的橄欖(Canarium album (Lour.) DC.),也不是榨橄欖油的油橄欖(Olea europaea L.),它們只是果實長得像而已,彼此親緣關係也不近。新鮮橄欖果實入口有先澀後甜的特性,所以常被醃漬食用。錫蘭橄欖澀味不輸橄欖,也需要醃漬後才比較好吃,所以這排錫蘭橄欖雖然幾乎每年結實纍纍,卻少見有人取食。
植物分類上把錫蘭橄欖與本館植物園北部區栽種的杜英同樣被放在杜英屬(Elaeocarpus)中,屬名是由希臘文elaia(橄欖)與karpas(果實)締造而來,意指其核果的形狀像橄欖。種小名serratus則是「鋸齒狀的」的意思。(文、圖:廖仁滄)
2021.6.03 版面新增(廖)
2024/12/17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