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火刺木
Susan(2025/04/16)
有一年八月底去雲南旅行,跟朋友刻意避開人群,從一個不知名的山頭進入石林。沿途友人指著路旁結著小紅果實的灌木說:「這是『火棘』,可千萬記清楚了,在裡面迷路了,可以摘來吃。」那時只覺得怎麼跟家裡的狀元紅長一個樣。拍照回來比對,才發現原來它跟狀元紅都屬於火刺木屬(Pyracantha)。
火刺木屬(Pyracantha目前全世界只有6種,分布從歐洲東南經喜馬拉雅山到臺灣,其中臺東火刺木是臺灣特有植物。這一屬植物,果實都是明顯的橙紅色,植物體上常長滿棘刺,遠看像一把燃燒的荊棘,因此得到火棘或是火刺木的名字,英文稱為Firethorn,但最為人們所知的名字是「狀元紅」。不過「狀元紅」有時候特指原產大陸的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Li。臺東火刺木雖然與大陸產的不同,不過它們可以雜交,配出的品種稱為「矮狀元紅」(cv.Duvalii)。
雖然臺東火刺木和它的兄弟們給人最深的印象是火紅的果實,但是它們春天開的白花也常讓人驚艷。秀氣的小白花,開放時卻展現壯盛之美,一大片的白花開放在中部低海拔區的山丘上,與山丘底部的臺灣石楠互相呼應,從大草坪上望去,彷彿上一季殘留的積雪尚未化去,依戀地停留在這獨立的小丘上。(註:已移植至臺東蘇鐵區)
除了觀賞之外,火刺木的果實可以做化妝品原料,功效正是美白。聯想到它們的白花,真是讓人拍案叫絕。
文、圖 廖仁滄
2020.05.13 文字修訂 (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