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野豬搜主題
在科學繪畫的練習課程中我畫了一隻小野豬,完成後覺得很可愛,於是我就繼續研究台灣野豬的特徵以及習性,剛好在科博館裡古代人說故事的常設展中有一隻吃草的台灣野豬標本,我以牠為範例完成第一張作品,並介紹野豬的身體構造,其中野豬的耳朵可以像雷達一樣的轉動,讓我覺得很神奇,第二張母豬帶小豬,就像媽媽帶我們三個孩子出去玩一樣,不過媽媽不會因為我們臭臭髒髒的就吃掉我們,好險我不是豬,另外我覺得母豬會在要變天前蓋巢很厲害,以後罵人不可以說人家是笨豬,因為豬其實很聰明,希望以後去爬山可以看到在山林間的母豬帶小豬。
我先用描圖紙描繪印出來的標本照片,整個作品用色鉛筆創作,野豬用淺灰色打底,再慢慢地用黑色跟咖啡色一根一根的把毛畫出來,在堆疊毛髮的過程中,也要仔細觀察毛髮的方向以及顏色的變化,有時候下手太重,就會使用軟橡皮把顏色弄淡一點,最後再上一層灰色讓筆觸沒這麼明顯,旁邊的可愛小圖是我看完文字說明自己想像的畫面,簡單的用代針筆勾勒線條,希望可以透過這些小圖讓大家更了解野豬的生活方式。
1. 科博館常設展《古代人說故事》中野豬標本
2.台北市立動物園-台灣野豬小檔案 https://www.zoo.gov.tw/Formosanwildboar/boar.html#boar_file
3. 台北市立動物園-台灣動物圖鑑 https://www.zoo.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CC7DF0D6519201FD&sms=D5A439C2736D52BF&s=48EF6BB1333E8E7C
評審一:科學資訊相當豐富,結合素描和卡通手法,說明文字排型整齊。
評審二:內容豐富,插圖童趣,毛髮表現佳。
評審三:用簡圖示意身體的構造,讓畫面更活潑了。
專業人員:野豬牙齒的簡圖少畫了上犬齒(獠牙),僅畫出下犬齒。另外育幼行為的簡圖中幼豬斑紋圓形斑比例很少,應該是長條狀斑紋比較多才對。
-
主題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