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苦參
Susan(2024/12/06)
環境特殊的恆春半島生長著臺灣其他地區少見的植物。但現在想看到這些特殊植物不用特地跑一趟墾丁,來到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植物園裡就能看見來自國境之南的植物。
這陣子隆起珊瑚礁區中幾棵開著黃花的小灌木有著極高的詢問度,尤其是樹上一根根細長的白色物體非常引人好奇。它的名字叫做毛苦參,是恆春半島的原生植物。
既然名字裡有個「毛」字,代表這是它的最大特徵。毛苦參是一種幾乎整棵都有細毛的樹木,學名中的種小名tomentosa是「密生柔毛的」的意思,形容這種植物的全株都佈有白色或是灰白色絨毛。而屬名Sophora則是由阿拉伯文名稱sofera締造而成,中文為槐屬或苦參屬。
雖然《臺灣紅皮書》與IUCN指標都把毛苦參列在暫無危機等級,但它在臺灣野外的分布不算廣,主要在南部、東部與離島蘭嶼和綠島的珊瑚礁岩上。因為長滿絨毛的外觀非常讓人喜愛,加上鮮黃色的花朵與念珠狀的果實都很令人矚目,許多地方會栽種作為觀賞植物。只是有些人沒注意到它喜歡充足日照的特性,讓鄰近植物的枝葉遮蔽到它,讓種植的毛苦參越長越差,沒幾年就枯萎死亡。
現在正是本館植物園隆起珊瑚礁區毛苦參從花朵發育到果實成熟的時期,那些白色細長物體正是它未成熟的果實。隨著果實的發育,包覆種子的部位會隨著種子成長而逐漸變大,沒有種子的部位發育就沒那麼好,讓整個莢果看起來呈現念珠狀。這種果實外形的變化很有趣,有機會到植物園時別忘記觀察記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