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原來這麼好玩 - 水生植物編織工藝展看展覽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遊玩生活文化創意工作群,自104年6月26日(五)起至8月30日(日)在植物園熱帶雨林溫室推出植物手工藝品特展,展覽以水生植物蒲、藺類植物編織藝品為主,超過百件的展品是孫業琪先生將近二十年的珍藏,除了臺灣本土藝品,還有來自南非、泰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特殊藝品。
展覽以水生植物編織的蒲、藺類植物為主。科博館副館長周文豪表示,這類植物在原棲地常以大面積的群落生長,容易人工栽培且可以同時大量取材,被世界各地的人們廣泛使用。植物本身因應生長環境,內部組織有許多空隙,材質輕又柔軟富靭性,莖桿延伸又吸汗保暖舒適,所以被廣泛運用在生活器具製作上。
此次展出過往臺灣帽席產業中三大藺草:鹹草、大甲藺、燈心草的展品及製作工具,其中有一件80年的藺草樣片,是孫業琪先生在大甲進行田野調查時,以其他編織作品換取的珍貴編品,上面編織鳥及梅花的圖案,象徵喜上眉梢,是珍品主人母親留給她的嫁妝。另外還有50年的臺灣圖案樣片、已故童玩專家黃恆男老師過去從日本蒐集並傳承給孫業琪先生的十二生肖編織藝品,都可看到編織工藝之美。
近年泰國文創產業重要的工藝材料「雨久花科」的布袋蓮工藝織品,也可在展覽中看到,還有世界各國重要的莎草科、燈心草科、香蒲科等水生植物編織材料所製作的生活器具和童玩、工藝品,包括帽、蓆、桌墊、提籃、保溫盒、扇子、手提帶、收納盒、名片夾、鞋子、鞋墊、首飾,與現代創作的工藝作品。孫業琪先生指出,以編織植物作為生活器具的製作,不但保存容易,將來這些素材也都會回歸土地,是最環保的選擇。
科博館生物學組科長嚴新富表示,這是科博館第四年與遊玩生活文化創意工作群孫先生合作,第一年是總論,以植物根、莖、葉等各部位材料,所創作的藝術品展出,第二年以禾本科植物為材料的展品,第三年以棕櫚科植物為材料的展品,今年以水生植物為主題,希望植物園能在精緻的藝術品展示氛圍中陪大家過暑假,讓社會大眾更加認識植物利用的多樣性。展場會播放相關手工藝品創作過程的影帶,另外會辦理植物手工藝品相關的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