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榕搜主題
北風南渡,帶來陣陣冷空氣,臺中市區的氣溫也來到攝氏13度的氣溫。大外套、厚毛衣、圍巾、手套等防寒裝備紛紛出籠,穿戴在路上來往的行人身上。生長在大地上的植物大部分都沒有人為它們作防寒準備,只能以遺傳自先祖的方式抵抗寒風,以各種方式度過寒冬。
眾多防寒方法之中,讓葉子飄落是一種常見方式,大多數人也習慣看見「落葉」這樣的字眼時聯想到冬季低溫,落葉植物是在秋冬時節落葉的印象也深植人心。但別以為所有植物的落葉都一定是在冬季,雀榕就是一種落葉時間不一定的植物。
說雀榕落葉時間不一定,並不是說它喜歡哪時候落就落。長時間觀察某一棵雀榕,可以發現它每年落葉時間其實很固定,每年落幾次也很固定。但如果多看幾棵就會發現,每棵樹的落葉時間不太一樣,一年四季幾乎有機會看到雀榕落葉,而且落葉次數從1次到4次都有。以整個科博館戶外庭園與植物園來說,每年大約4月前後、9月初左右及12月底都可以看見雀榕落葉。
雀榕的分佈主要在中國南部到日本南部範圍之中,海南島、香港、臺灣、琉球群島都可以看到。這個範圍不是季節變換明顯的溫帶地區,很少有接近攝氏0度的低溫。相較之下,低溫對於植物的影響沒有那麼強烈,很多植物也不會因為低溫大量落葉。
為何生長在溫暖地區的雀榕要落葉呢?這要從另一個方向來看。落葉後會發新芽,這些新芽能讓枝條變長。變長的枝條可以讓葉片有更大的伸展空間,對於植物的光線競爭是比較有利的。所以雀榕在發新芽前都會落葉,把前一年的老葉快速全部落下,然後新芽快速生長,迅速補上原本的空缺,甚至更加擴大,如此讓自己在生存競爭中取得優勢。而雀榕把這種快速換葉的方式發揮到極限,換葉次數越多,新芽生長的次數也越多,就能搶到更多陽光照射的空間,增加生存機率。
每棵雀榕換葉時間與次數的不同有時也可以讓人們可以區分出不同棵樹。雀榕的隱花果是很多鳥兒們喜歡的食物,牠們吃了果實之後把種子隨排遺拉在枝椏之間,這些種子萌芽之後會變成一棵小樹。如果有種子落在雀榕上面,久了之後可能就看不出來是兩棵樹,但落葉時間的差異就能看出不同。如果看到整棵樹葉只有一半落下的雀榕,很有可能那是兩棵長在一起的樹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