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柯(子彈石櫟)
搜主題

  • 植物園/中部低海拔區
  • 2021/11/16
  • 學名:Lithocarpus glaber​ (Thunb.) Nakai
葉子刮刮樂-子彈石櫟
子彈石櫟果實外型像子彈
子彈石櫟果實外型像子彈

一年的醞釀,成就植物園中部低海拔區與北部低海拔區殼斗科植物果實的熟成。

殼斗科是臺灣森林中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木本植物家族之一,中低海拔闊葉林裡,常常可以看到它們跟樟科植物成為優勢類群。一個地方的植群型常會用優勢的植物類群命名,臺灣海拔500到1800公尺山區以樟科楨楠屬(Machilus)與殼斗科栲屬(Castanopsis)植物為主,所以稱為楠櫧林帶,而海拔1500到2500公尺間的闊葉林則以殼斗科櫟屬(Quercus)為主,所以稱為櫟林帶。

臺灣目前已知的原生殼斗科植物有40多種,其中子彈石櫟分布在中部與北部海拔300到1500 公尺的中低海拔山區,臺中及南投的低山帶都很常見,每年10月後到臺中大坑登山步道或南投惠蓀林場中的森林步道,常常都可以看到整串掉在地上的子彈石櫟果實。

子彈石櫟會有子彈之名,是因為果實形狀酷似子彈。但它的果實胖瘦不一,有時看起來反而比較像葡萄,這時候可以用葉子來確認。子彈石櫟葉子下表面呈現有金屬光澤的銀綠色,用指甲輕刮會有白色刮痕,很多植物愛好者也因此暱稱它為「刮刮樂」。而這個葉子刮刮樂的特徵也是它與近似種菱果石櫟(Lithocarpus synbalanos (Hance) Chun)最明顯的不同,菱果石櫟葉子沒有刮痕。

殼斗科植物果實外型可愛,每年入秋後常可以看到愛好者出現在山林間收集。子彈石櫟果實成熟時,更高位的枝條上常有花序,這些花要越冬到明年秋季才會發 育成熟果,有些人採集果實會把整個枝條採下來,造成當年的花也被採,這樣會讓隔年沒有果實。其實子彈石櫟成熟時會整串掉下來,所以在地上撿就好了。撿的果實又大又飽滿,保存時間也久,剪的果實常常發育不良,還會影響隔年結果,所以請大家用撿不要剪,一起來愛護樹媽媽,才能年年看到果實。 (文、圖:廖仁滄)

 

2021.11.16 版面新增(廖)

延伸閱讀
2023/08/29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