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限定—愛玉小蜂 搜主題
「到底愛玉是怎麼做出來的?」一個炎熱的午後,吃著冰涼的愛玉時,我的腦袋突然冒出這個問題。 雖然我知道愛玉是由愛玉籽搓出來的,但卻對其生態一無所知,於是決定以此為主題。然而查了資料後才發現,愛玉子雖有趣,卻早已有前輩繪製。但我也發現,愛玉子之所以獨特,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與其互利共生的小蟲—愛玉小蜂。 愛玉小蜂雖然獨特,卻鮮少出現在昆蟲目錄中,外界對其模樣與生態也知之甚少,因此我決定改以愛玉小蜂為主題,希望讓更多人認識這獨特的生物。然而尋找資料與圖片的過程困難重重。我第一次完成作品,並與老師討論後,才發現可能找到不正確的物種。最後透過學名與文獻反查,才終於找到理想而正確的影像,順利展開繪製。
現代科學繪圖的概念雖然是從西方開始的,不過中國古代也很早就有專門繪製植物與動物的畫師,例如宋徽宗的花鳥畫、明清時期的蟲魚走獸畫家,又如郎世寧所畫的鷹、犬、駿馬更是一絕。雖然這些畫並不太能稱為科學繪圖,不過我仍然很喜歡這些作品,因此也想在此次的作品中加入東方繪圖的元素。 一開始我嘗試使用水墨來繪製,不過因為對於筆墨工具的不熟悉,掌握度不佳,最後還是只能使用較易上手的代針筆加水性彩色鉛筆來繪製。為了呈現淡彩的效果,在第一次上色後,我用水稍微暈染,之後再逐次加深顏色。 文案的部分則刻意使用文言文搭配具有刻本味道的字型來呈現古風,希望透過這種方式,也能呈現出另一種東方科學繪圖的新意象。
1. 沈競辰. (1996). 愛玉子.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 盧美君, 林孟均, & 彭淑貞 (Eds.). (2013). 愛玉子栽培管理.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3. 江少華. (2011). 薜荔及愛玉子授粉榕小蜂之形態差異及其寄主專一性的不對稱性. 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學位論文, 1-99.
4. 陈勇, 李宏庆, & 马炜梁. (2002). 薜荔和爱玉及其传粉昆虫繁殖特性. 植物生态学报, 26(1), 58.
5. Bai-Wei, L. O., & WANG, H. Y. (2021). Genetic data revealed co-diversification and host switching in the Wiebesia pumilae species complex, pollinators of Ficus pumila. Taiwania, 66(3), 345-352.
6. Lo, B. W., Lin, H. F., Kong, S. W., Wu, W. J., Wang, S. C. L., Lu, X., & Wang, H. Y. (2024). Genomes of Wiebesia fig wasps reveal the adaptation and codiversification in fig-fig wasp mutualism. bioRxiv, 2024-10.
7. 吳鴻業, 蔡金龍, & 謝佳玲. (2025, June 2). 來點愛玉你相遇. 台灣農業故事館. https://reurl.cc/VWNL7R
8. 玉子. (2024, September 18). 愛玉小蜂與秘密花海國. 玉子日記. https://reurl.cc/QaeXm9
9. 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Ed.). (2018, October 22). 愛玉姑娘的家. 農業主題館. https://reurl.cc/qYrLoN
10. Bold systems. (Ed.). (2025, July 30). Wiebesia Pumilae {species}. BOLD Systems. https://reurl.cc/Mz489k
評審一:構圖不錯,能嘗試用較不常見的中文字形,有廣告的美感。唯主題過於一般性。
評審二:設計感佳,但用字再通俗點更易大眾閱讀,較不適用於科學繪圖。
評審三:手繪風格與文字內容字型選用有個人特色,唯文字敘述有時較難理解。
專業人員:愛玉小蜂的第二個學名未發表,所以無效。非謬用詞需在慎重考慮。
-
主題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