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珍稀昆蟲再現身 搜主題
主題靈感來自我在蛾類公民科學課上聽到的一則案例,身為蛾類愛好者,這樣的發現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台灣的蛾類公民科學社團「慕光之城」,常透過參與者上傳的照片,意外紀錄到許多罕見甚至新發現的蛾種。曾被視為甘蔗害蟲的黃條天蛾、劍紋掌舟蛾與大牙土天牛,因農業變遷而成為稀有物種,卻在近年的苗栗公墓再度被發現。 或許,許多我們以為已消失的生物,仍靜靜棲息在被忽視的角落。我希望藉此主題,讓更多人看見墓地獨特的生態,以及公民科學的力量。也想藉此傳達,即使是曾經常見的物種,也可能因人類的開發與生活型態的改變而逐漸減少,甚至因此滅絕,生物與人類始終息息相關!
本作品以電腦繪圖完成,使用 Clip Studio Paint 繪製,並透過 Adobe Illustrator 進行文字編排。蛾類圖像參考自《台灣產蛾蝶》的照片,並在構圖上融入生態與探索的意象。 第一張作品中,手電筒光束聚焦於黃條天蛾幼蟲,象徵研究者在漆黑墓地中的探尋。為了呈現牠們的生命力與真實棲息感,而非僅僅停棲的姿態,我讓黃條天蛾振翅飛起,展現牠們在墓地中蓬勃生存的樣子。 第二張作品則聚焦於「蛹仍藏在土中,不受掃墓除草影響」的概念。畫面由近景的蛹延伸至遠景的客家人掃墓場景,清楚傳達掃墓行為對幼蟲影響有限的原因。
1. 環境資訊中心【一甲子後再現!墓仔埔搜查線 尋找消失的甘蔗害蟲】 https://e-info.org.tw/node/235213
2. 我們的島【墓地裡的生態秘密】 https://ourisland.pts.org.tw/content/11376
3. 台灣產蛾蝶【黃條天蛾】 https://reurl.cc/WOx8Me
評審一:有提供新的科學資訊,但以電腦創作,物種線條過於生硬。
評審二:版面活潑,引人目光。文字可再小一點,視感上會更舒服。
評審三:用繪本的方式呈現一個觀察現象,鼓勵繼續追問下去。
-
主題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