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Search
選單
:::
網站導覽
諮詢信箱
會員登入
會員中心
我的收藏
我的訂閱
表單填寫記錄
影像下載服務
會員登出
English
全站搜尋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最新消息
參觀與服務
展覽與劇場
學習與推廣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科博館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活動行事曆
活動預約
線上購票
博學多文
志工家族
科博典藏
加入會員
場地租借
資訊圖像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今日休館
11
24
星期一
09:00
|
17:00
28°C
普通
明日開館 09:00 - 17:00
開館時間
交通資訊
線上購票
:::
首頁
學習與推廣
博物館教育
自然學友之家
科學攝影展
第八屆得獎作品
點選喜歡
0
點選喜歡
放大字級
預設字級
縮小字級
調整閱讀文字大小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列印
分享社群
:::
第八屆科學攝影得獎作品
孢子之風之交響
優選百里獎
董信政
微距中是否能發現如秋風落葉般風的交響?真菌和黏菌的孢子受風吹而散至大地來繁殖,是否可以觀察到正散布著孢子的物種?當風輕輕吹過,可以看到風的盛舉。在風的協助下,興奮地看到它們散播孢子的盛況,在精彩過程中也看到了風的形狀,似乎每陣微風在傳播孢子的過程裡,都是精彩的風暴。
更多內容
生命起源
優選大江獎
李衍毅
大規模的珊瑚集體產卵,是水下最壯觀和神秘的現象之一,通常一年只發生一次。許多珊瑚同時將精卵束,釋放到海中進行受精,這種水下「暴風雪」現象,使受精的成功率提高,因為釋放出去的配子,只能存活幾小時。科學家們藉由長期的觀察監測,大致掌握各地海域珊瑚每年同步產卵的季節,通常發生在滿月後幾天的夜晚,而且水溫會影響集體產卵的時機。
更多內容
蝦殼天蛾吸食穗花棋盤腳花蜜
優選拓凱獎
沈競辰
穗花棋盤腳的花朵在晚間盛開,白色帶粉紅特別醒目,同時綻放出濃郁的氣味吸引授粉者。隔天清晨凋謝,結束燦爛又短暫的一生,因此又被稱作「夏夜的煙火」。一隻大型的蝦殼天蛾懸停在花朵的前方,伸出比身體還長的口器,深入花朵的蜜腺吸取花蜜,口器上黏附了許多雄蕊的花粉,屬於有效攜帶花粉授粉的昆蟲。
更多內容
曙光
廣達青少年特別獎
張哲睿
花蓮豐濱鄉新社部落的噶瑪蘭族人,運用智慧改造海階,成為減少耕地水土流失的梯田。梯田同時也是天然的水壩,能儲存水量外,還能容納各種小動物和昆蟲來此居住,維持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展現原住民對土地的高效利用,更成為自然美景。使用空拍機拍攝花蓮夏季海岸的曙光,橘黃色的光芒,映射在海面上,與開始變成金黃色的梯田相互呼應。
更多內容
我是憤怒鳥-晾翅中的大透翅天蛾
廣達青少年特別獎
郭定中
大透翅天蛾是日行性蛾類,在花叢間飛翔的身姿時常被誤認為蜂鳥。因具有透明的翅膀而得名,但牠的翅膀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透明的。大透翅天蛾剛羽化時,翅膀上有一層棕色鱗片,這層鱗粉會在首次飛行時,隨著翅膀振動而掉落,最後才轉變成透明的翅膀。
更多內容
潮間帶菟葵防曬保護盾 - 綠螢光蛋白
甲子園高中生特別獎
陳長嶸
從〈照亮生命科學的地球微光〉一文得知,水母、珊瑚、海綿等海洋生物體內有螢光蛋白,可保護自身免於遭到太陽輻射傷害,並把可傷害細胞的紫外光,轉化成可見光。圖1:夜晚以白光LED手電筒當成光源,拍攝潮池中的菟葵。圖2:以紫外光照射菟葵。同為腔腸動物的菟葵,體內的綠螢光蛋白會把紫外光轉化為綠色螢光。此外,菟葵也會散出紅色光,那是共生的蟲黃藻體內葉綠素電子受激化返基態時,散發波長660nm左右的可見光所致。
更多內容
獵戶腰帶
甲子園高中生特別獎
陳建宇
獵戶座是著名的冬季星座,周邊區域散布著許多知名的深空天體,如:火鳥、馬頭、女巫頭星雲等,有「冬季王者」的美稱,是許多天文攝影師喜歡拍攝的目標之一。在高山上使用相機的長時間曝光,再經過複雜的後製處理,最終呈現出這張富含雲氣的獵戶腰帶影像。
更多內容
孺慕之情
甲子園高中生鼓勵獎
林琮傑
達爾文曾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彩鷸雛鳥剛破殼就得下水生活,母系社會使得彩鷸公鳥特別辛勞,從孵蛋到育雛,全程一手包辦。然而,這4隻彩鷸寶寶仍不受上帝的眷顧,被一旁虎視眈眈的夜鷺和泰國鯉魚拿去祭五臟廟。圖為彩鷸公鳥帶著出生不到一天的雛鳥學習生活技巧,記錄彩鷸父子辛苦的畫面,極具意義。
更多內容
請選擇得獎名單:
全部
優選百里獎
優選大江獎
優選拓凱獎
廣達青少年特別獎
甲子園高中生特別獎
甲子園高中生鼓勵獎
佳作
查詢
全部
(66)
天文與氣象
(4)
昆蟲與蜘蛛
(20)
動物的拼圖
(11)
微觀的世界
(3)
物理與化學
(1)
水下與海洋
(17)
植物與真菌
(8)
地質與礦物
(2)
佳作
看?不看,得見!
鄭曜昌
閱讀更多 ⋯
2024/03/28 更新
×
×
您想找什麼資訊?
×
查詢關鍵字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