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三角楓
Susan(2025/06/09)
有一群樹,有寬厚的葉子,枝條相較之下顯得柔弱,當風吹過後很容易搖動,所以人們在「木」字旁邊加上「風」造出「楓」這個字,當作這群樹的名字。(說文解字:「楓,木也,厚葉弱枝,善搖;…從木,風聲。」)
臺灣原生的楓樹大多分布在中海拔山區,但在北部靠近海邊的海岸森林裡,有一種臺灣特有的臺灣三角楓。盆景常用的三角楓(Acer buerferianum Miq.)耐修剪整姿,能忍受乾燥土壤及空氣污染,在許多國家裡都可以看到它被選用為行道樹,但是三角楓根部含水量比較高,所以比其他楓樹容易在冬天裡受寒害,臺灣三角楓是過去被認為是三角楓中特產於臺灣的迷人亞種,葉片濃密茂生而且是質地是革質,但後來的分子生物證據顯示兩者的親緣關係並不十分相近。
野地裡,臺灣三角楓目前生長的地方極為侷限,在農委會的「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中將臺灣三角楓列為「嚴重瀕臨絕滅(Critically Endangered)」等級。這個等級的物種的分布狹隘而且族群數目持續下降,能繁殖之成熟個體少於250株,且隔離之成熟能繁殖個體少於50株。
植物園的北部低海拔區裡,臺灣三角楓從入駐到現在已經過了三個寒暑,也從成人腰部的高度成長到比人還高。現在來看它,可以看到它另個與風有關的特徵-成對生長的果實具有翅膀,等待著風起將它們帶向遠方。
2025.10.05 內容修訂 (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