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蘇州天文圖
選展品

  • 人類文化廳/1F/「中國的科學與技術」展示區
  • 2006/11/21 (科博電子報第306期)
  • 作者:廖仁滄(文)

在人類文化廳一樓的「中國科學與技術」展示區裡有一顆超過兩公尺高的黝黑色大石頭,石頭最上方刻了「天文圖」三個字。中間則是一個圓形的圖案,最底下則是一大篇的文字敘述。有的人看到這塊石刻會覺得很奇怪,中國古代怎麼會有這麼大的星座盤,等到走近之後仔細瞧,才會發現裡面那些星座的長相好像跟現在用的星座盤不一樣。

這個石刻的原件目前存放在蘇州碑刻博物館裡,本館展示的是蘇州碑刻博物館碑刻工作室主任時忠德先生在1991年製作的複製品。雖然是複製品,卻是蘇州天文圖完成後,第一次的複製,天文圖裡的1434顆恆星,還有所屬的星宿是鉅細靡遺,絲毫不差。

蘇州天文圖是南宋王致遠在淳祐7年(公元1247年),依據公元1190年黃裳所繪星圖刻的,整個天文圖共刻有恆星1434顆,星圖下方有二千多字的說明文字,敘述當時所知的天文知識。這些紀錄,保存了中國在12世紀恆星觀測的資料,具極高的天文研究價值。

蘇州天文圖中有三個大小不等的同心圓:上規、內規、下規,這三個圓是以天球北極當圓心。上規是最內部的圓,在上規裡的星宿只要入夜就會出現在天空,一年四季的夜晚都會出現,所以上規又被稱為「恆顯圈」。下規是最外側的圓,在下規外的星宿,終年入夜後都在地平線下,所以被稱為「恆隱圈」,不過這裡的恆隱圈代表的是從北緯35度所做的觀測,這個緯度大約是河南開封的緯度。「恆顯圈」跟「恆隱圈」之間的星宿都會有起落,可能在一年中的某些時間才看得到。至於內規,表示的是「天赤道」。天赤道是指垂直於指向北極軸線的平面,不是地球的赤道,但是天赤道與地球赤道平行。除了這三個同心圓外,另外一個圓是「黃道」,與天赤道在奎宿和角宿範圍內的兩點相交。

蘇州天文圖是現存古老的星圖之一,星圖的繪製並不容易,需要天文學家經過長期的觀測星象後,才能繪製出準確的星圖,而且如果沒有進步的觀測儀器,也無法做正確的觀測,所以星圖的產生代表了一個文化在天文觀測法展上的成熟。蘇州天文圖成於西元12世紀,代表中國當時的天文學已經十分發達,只是因為歲差運動的關係,北極的位置也改變了,在三百多年後的明朝,北極的位置已經移到了北極天樞與勾陳一之間,後來的天文學家加以修正,完成了「常熟天文圖」。

蘇州天文圖石刻
蘇州天文圖石刻
天文圖
天文圖
相關標籤:
延伸閱讀
2023/04/28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