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Search
選單
:::
09:00 -17:00
網站導覽
諮詢信箱
會員登入
會員中心
我的收藏
表單填寫記錄
會員登出
English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全站搜尋
最新消息
參觀與服務
展覽與劇場
學習與推廣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科博館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活動行事曆
新聞中心
影音中心
活動剪影
聯合推廣
參觀與服務
開放時間
票價資訊
交通與停車
入館與優惠
附屬空間
綜合服務中心
書店禮品
餐飲空間
文創商品
數位典藏與學習中心
自然科學藝術廊道
導覽及服務
無障礙服務
iCoBo APP
團體預約
常見問答
遺失物公告
展覽與劇場
當期展覽
展區資訊
樓層及設施
生命科學廳
人類文化廳
地球環境廳
科學中心
植物園
戶外庭園
劇場資訊
場次時間
劇場位置
太空劇場
立體劇場
影片回顧
巡迴展
申辦程序
項目列表
展覽回顧
學習與推廣
博物館教育
解說服務
演示教學
環境教育
動手做
幼兒科學園
自然學友之家
海洋保育教育中心
科宇宙悠遊學
多功能科學教室
智慧樂學
活動報名與預約
學校服務
到校服務
補助偏鄉中小學
大專生實習
自然史教育館
科普傳播頻道
科博揪咪秀Podcast
科博做伙講Podcast
科博Say Hello
NSL自然科學現場
臺科秀
駐館藝術家
研值特搜隊
駐園科學家
智慧探索體驗
線上學習資源
行動智慧學習
創新科技體驗
學習主題
最新學習資源
最新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典藏
典藏政策
典藏數量
蒐藏經理
科博典藏網
出版品查詢
研究人員與著作
圖書館服務
藏書查詢
認識圖書館
最新消息
館際合作服務
閱覽規則
圖書借閱規則
電子期刊與資料庫
彭鏡毅博士紀念獎
關於科博館
使命與策略目標
現任館長
科博標識
組織與職掌
歷史與沿革
館史
歷任首長
大事紀
重大政策
行政服務
政府公開資訊
檔案應用專區
廉政園地
性別平等專區
跨機關與國際合作
雙語詞彙
場地租借
加入我們
申辦恐龍卡
志工家族
加入會員
徵才訊息
訂閱電子報
資訊中心
資訊圖像
資訊開放
諮詢信箱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活動行事曆
活動預約
線上購票
博學多文
志工家族
科博典藏
加入會員
場地租借
資訊圖像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首頁
學習與推廣
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喜歡
0
放大字級
預設字級
縮小字級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列印
:::
主題導覽搜尋
查詢關鍵字
查詢
主題指標
美學教育(59)
防災教育(6)
環境科學(195)
資訊科技(26)
推薦(17)
海洋教育(63)
科學攝影(326)
科學繪圖(44)
生命科學(549)
地球科學(314)
人類文化(140)
物理(41)
化學(10)
課綱指標
語文領域(9)
數學領域(4)
社會領域(130)
自然科學領域(844)
健康與體育領域(17)
綜合活動領域(12)
藝術領域(81)
科技領域(28)
生活領域(39)
環境議題(356)
性別平等議題(2)
人權議題(2)
海洋議題(84)
科技議題(44)
能源議題(9)
原住民族議題(41)
生命議題(13)
法治議題(4)
資訊議題(3)
安全議題(3)
防災議題(5)
生涯規劃議題(7)
多元文化議題(35)
戶外議題(28)
國際議題(10)
SDGS指標
SDG 2 消除飢餓(4)
SDG 3 健康與福祉(23)
SDG 4 優質教育(536)
SDG 5 性別平權(3)
SDG 6 淨水及衛生(2)
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7)
SDG 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8)
SDG 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3)
SDG 10 減少不平等(2)
SDG 11 永續城鄉(36)
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19)
SDG 13 氣候行動(18)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121)
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385)
SDG 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2)
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19)
查詢
搜尋結果 "
" ,共 114 筆資料:
排序方式:
新 → 舊
舊 → 新
昆蟲與蜘蛛
鐵漢的秘密
牠在飛行嗎?是也不是,若沒有與之周旋、跟拍數小時,也無法探得這鐵漢的秘密。孤傲的食蟲虻雄蟲遇見喜愛的佳人時,為討得佳人歡心,會收起平時獵殺獵物的兇狠模樣,為雌蟲跳一支舞。奮力且快速地拍著翅膀,其羽翼與身體的尾部會形成一條完美的弧線;胸部的腳收屈著,後腿也儘量的往後擺,以最完美姿態在佳人面前逡巡,跳出一生最美麗的舞步。
昆蟲與蜘蛛
蠅的饗宴
一般人對雙翅目昆蟲的印象,是蚊蠅之類的害蟲,其實這群種類繁多的昆蟲,有各式各樣的食性,及相對應五花八門的口器構造。大琉璃食蟲虻擅長在空中追捕昆蟲,以尖利的口喙將消化液注入獵物體內,吸食分解後的體液;艷細蠅以舐吮式口器取食腐酵的落果;柄眼蠅則在姑婆芋葉面上舔食鳥類的排泄物。
昆蟲與蜘蛛
斷了腳也要在一起
微腳蠅為低海拔常見的昆蟲種類,腳上的跗節為白色,如穿白襪或戴著白手套般,令人印象深刻。交尾時雄蟲通常在上,以前腳跗節攀搭在雌蟲的肩上。但受傷的雄蟲,是否會放棄繁衍後代的神聖任務?不會的,就算斷了前腳,雄蟲依然會負起重任,努力地與雌蟲在一起。
昆蟲與蜘蛛
偽裝
蓬萊棘螽蟴的體色花紋、胸背部和後足脛節都有葉片狀的突起。白天時隱藏在苔蘚間,與環境融為一體,想要發現牠真是困難重重。即使知道牠會取食苔蘚,但在嘗試多次之後,還是無法在白天破解牠的偽裝,可說是當之無愧的偽裝大師。
昆蟲與蜘蛛
蛻變:蟋螽
夜晚對於多數動物是休息時間,但對於一些生物正是開始活躍的時刻,也是一些生物進行蛻變的最佳時刻。蟋螽也不例外,蛻變期間較為脆弱,在黑夜中進行可以減少一些危險的發生。蛻變中體色較原先來的淡,為了讓體色透顯出來,藉由一盞光源來強化透明處。蛻變過程需要1到2小時左右,結束後就是一隻蟋蟀與螽斯的結合體,真是有意思!
昆蟲與蜘蛛
琉球長頸虎甲
在烏來信賢步道做生態觀察時,發現這隻「琉球長頸虎甲」正在產卵,身上獨特的光澤讓人 驚豔。一般虎甲產卵都是在地上挖坑,但此長頸虎甲並非在地上挖坑,疑似先咬開植物皮再自行產卵。長頸虎甲為樹棲,目前對幼蟲期的狀況還不太了解,加上牠們非常敏感,有幸能遇上產卵中,乖乖又不怎麼動的琉球長頸虎甲,真是幸運。
昆蟲與蜘蛛
第二次生日快樂
從破蛹而出開始,直到整隻成蟲脫離蛹,整個羽化過程耗時90分鐘。外號淑女蟲的小十三星瓢蟲,小巧又可愛,不但受到大小朋友的喜愛,還能去除小型害蟲。對有機農夫而言,是最棒的小幫手,減省害蟲防治成本的大功臣。少了農藥的噴灑,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貢獻不小啊!
昆蟲與蜘蛛
大澗黽若蟲與自己的漣漪
大澗黽若蟲在水面快速移動時,會留下漣漪,使用微距鏡頭配合外置閃光燈,在1/320秒的高速閃光同步下,凝住了還在擴散的漣漪。這是對物種本身、行為和移動方式的科學記錄。
昆蟲與蜘蛛
來玩球吧
一隻毛垛兜跳蛛的微小若蛛,正銜著一粒蟲卵,頭胸部轉向鏡頭用單眼打量著,看起來有如叼著球望向主人,以眼神示意邀請主人陪牠一起戲玩的小狗。跳蛛視力優秀,不結網並仰賴視覺捕捉獵物。發達的前中眼會反射相機的閃燈,眼睛中明亮的部分是所謂的「眼神光」,投影出相機光源的形狀。
昆蟲與蜘蛛
以小欺大
在動物的世界裡,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戲碼不斷在上演。蜘蛛就是捕食昆蟲的翹楚,有些靠著結網等待獵物自己送上門,但也有蜘蛛靠著敏銳的動作伏擊獵捕。一旦捕獲獵物後,用毒腺分泌毒液制伏,簡單將獵物變成囊中物。獵捕對象的體型可能比蜘蛛大上好幾倍,是名符其實的以小欺大。
昆蟲與蜘蛛
蚜獅
蚜獅(草蛉的幼蟲)是昆蟲界的違章建築師。牠們將捕食到的獵物殘骸,連同撿拾碎片一起放在身上作偽裝,所以走起路來像搖搖晃晃的垃圾堆,但這就是一種防身術。如果沒有這些偽裝,就很容易暴露身份,招受天敵的攻擊,就連螞蟻都來欺負牠們,最後的下場就是成為螞蟻的大餐!
昆蟲與蜘蛛
生命樂章
對於自然界大部分生物來說,傳宗接代是物種生存的首要目標,但對許多昆蟲而言,交配這件大事,卻暗藏著重重危機。這天,天氣晴朗陽光燦爛,樹枝上一對身體修長、外表優雅、披著寬大如羅紗般綠翅膀的寬腹螳螂,正共譜愛的樂章。倏地,雌螳螂不顧情義轉過臉來,泰然自若地啃食雄螳螂,丟了頭、胸部被截去的雄螳螂,仍然牢牢地纏在雌螳螂身上繁衍後代。被吃掉的雄螳螂犧牲自己的生命,成為後代的養分,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大千世界有結束,才有開端;有死亡,才有新生。
昆蟲與蜘蛛
迷幻的落葉毯
深秋的中海拔森林裡,正在舉辦一場華麗的變葉舞會。駐足於緋寒櫻大樹下,留戀於色調飽滿的落葉地毯,偶然與一片特別美麗的落葉相遇。天蠶蛾科的銀目天蠶蛾,翅面上暖色調的花紋,鑲嵌著四枚銀白透窗,屬於中海拔冬季限定的大型蛾類。成蟲活躍的時間點,恰是許多闊葉樹種葉片變色、掉落的時期。這隻銀目天蠶蛾,停棲在枯黃程度不一的落葉堆上,畫面美得令人屏息。渾然天成的氣勢,究竟是多麼精緻的偽裝技巧!
昆蟲與蜘蛛
找到我給你拍拍手!擬態大師樹皮螳 Theopompa ophthalmica
嘿!看到了嗎?我的祖先們從白堊紀開始,經歷了漫長的演化,至今讓我有一身絕妙膚色。你們叫我樹皮螳,我很喜歡,但我覺得比較像地衣啦!法國昆蟲學家Guillaume-Antoine Olivier老伯伯看上我水汪汪的大眼睛,取了一個享譽國際的名字「眼仔」,害我都好想去怪獸電力公司應徵哩!我喜歡趴在樹幹上沈思,等著美食外送服務,有時也會起身練練螳螂拳,舒展一下筋骨。總之,我超愛住在樹上的,你可別熱心地帶我去你家玩喔!
昆蟲與蜘蛛
臺灣綠貓蛛捕食
臺灣綠貓蛛捕食椿象,一隻小螞蟻來搶食。臺灣綠貓蛛,為貓蛛科貓蛛屬的蜘蛛,體長約0.7-2.1公分,是徘徊性蜘蛛,不結網,喜待在開花植物葉面或葉背,伺機捕捉前來吸食花蜜或停歇的昆蟲。綠貓蛛是非常美的蜘蛛,臺灣中南部平地至低海拔山區最為常見,每年7-8月間到臺中大坑山區,幾乎都會看見牠們。臺中大坑一號步道拍攝昆蟲時,看見綠貓蛛正在捕食椿象,下方還有一隻小螞蟻也來搶食,真是難得的生態畫面。
昆蟲與蜘蛛
螢軌與車軌
人的眼睛,無法看見經過一段時間累加的軌跡,但相機可以經過長時間拍攝,捕捉一段時間內發生的畫面。夜間肉眼看見螢火蟲一閃一閃發光,但只能看到一個光點,透過攝影捕捉,就能看到一條光軌。路過的車燈也因為長時間曝光,出現一道車軌的光影。
昆蟲與蜘蛛
合力
螞蟻能够舉起超過自身體數十倍的重量,負重能力驚人。樹叢角落的螞蟻們,發現帶有翅膀和胸部的豆娘,便使出全身力氣,合力搬著這塊美味的食物,準備帶回地下螞蟻窩儲存。社會性昆蟲的生活習性,常用來正面鼓勵我們,也要發揮同心協力、分工合作的精神。
昆蟲與蜘蛛
椿象捕甲
一隻椿象若蟲,使用刺吸式口器,如標槍的方式刺到一隻甲蟲,並正在吸食其體液。
昆蟲與蜘蛛
蜻蜓鞭炮
每年冬天在臺南山區,一小群線紋蜻蜓會固定停棲在某個小區域的植物上。白天氣溫升高時,四散在附近覓食,下午氣溫開始下降時,又會回到同樣的地方。通常是選擇下垂的樹枝或是藤蔓停棲,保持靜止不動度過夜晚,直到隔日又重複相同的過程。聚集行為年年冬天在此地上演,遠望去如同懸掛一串鞭炮,因此戲稱為「鞭炮蜻蜓」,箇中原因並不清楚?留待昆蟲學家解謎。
昆蟲與蜘蛛
上帝的色彩:三角蜻蜓
三角蜻蜓,兩對翅膀披覆著強烈金屬光澤的藍紫色,是臺灣最美的蜻蜓之一。這隻蜻蜓倒立,筆直地停棲在一片葉子上面,在高溫下,堅挺的身軀,可減少光照面積而進行散熱。觀視倒立隨風搖擺的身軀,把握斜順光得以照耀到翅膀的瞬間,拍攝因光線折射及反射的金屬藍紫色,呈現出力學平衡與光學色彩美感。那是上帝賜予的絕美色彩。
昆蟲與蜘蛛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最後一頁
共114筆資料,第2/6頁
2022/09/21 更新
×
×
您想找什麼資訊?
×
查詢關鍵字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