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臺灣野牡丹藤
花果曆

  • 植物園/特展室
  • 2025/11/23
  • 學名:Medinilla formosana Hayata
  • 科別:野牡丹科
  • 作者:廖仁滄
美麗的臺灣原生觀賞植物-臺灣野牡丹藤

植物園特展室在沒有特展辦理時,是以蕨類與臺灣原生植物為主的展示空間,展示本館研究人員們的研究成果與植物園同仁們在植物復育上的成果研究。這些植物大多數的時間裡都被培育在植物園苗圃裡,除非相關特展或有其他需求才會公開展示。最近特展室入駐了一批觀賞價值極高的臺灣原生植物,臺灣野牡丹藤就是其中之一。

臺灣野牡丹藤的屬名 Medinilla 是為了紀念19世紀初曾駐守關島(1812-1822)及馬里亞納群島(1826-1831)的西班牙總督何塞·德·梅迪尼拉·皮涅達(José de Medinilla y Pineda),用其姓氏締造而來。而種小名 formosana 則標示其模式產地為臺灣(Formosa),最早由日本植物學家早田文藏(Bunzo Hayata)於 1912 年發表在《臺灣植物圖譜》(Icones Plantarum Formosanarum)第二卷中。

臺灣野牡丹藤是臺灣特有的常綠蔓性灌木,主要分布於臺灣南部的恆春半島以及東南部(如臺東、屏東壽卡一帶)的中低海拔闊葉林中。喜好溫暖潮濕且半遮陰的環境,常附生於大樹幹或岩石上。枝條光滑,但在節間常環生許多剛毛。葉片革質、全緣,呈倒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葉脈具有明顯由葉基延伸至葉尖的縱脈(基出脈),其中有2對或3對側脈從葉基向上延伸,與中肋一起構成葉片的骨架,所以看起來有5條或7條明顯葉脈。

臺灣野牡丹藤花瓣四枚,呈潔白色,最顯著的特徵在於雄蕊,花藥呈鮮豔的紫紅色至紫色,且形狀細長彎曲,與白色花瓣形成強烈對比,花朵排列呈頂生或腋生的圓錐花序。果實是球形漿果,成熟過程中顏色變化豐富,由嫩粉色、橘紅色轉為深紫黑色,具有極佳的觀賞價值。

因為獨特垂墜姿態與色彩的豐富變化,成串的粉紅至紫黑色漿果懸掛於綠葉間,不僅視覺效果極佳,更能長時間點綴光照比較不足的陰暗庭園角落,所以臺灣野牡丹藤在園藝界被視為極具發展潛力的原生觀賞植物,也與其他相似種類共同被應用在立體綠化與附生造景中,多花野牡丹藤就是其中之一。植物園特展室裡把臺灣野牡丹藤與多花野牡丹藤放在一起展示,現在也都可以看見花與果實,正是觀察比較的好時機,歡迎有興趣的人把握時機來賞花觀果看葉子,仔仔細細的好好比對。

相關連結
相關標籤:
延伸閱讀
2025/11/24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