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長葉腎蕨
搜主題

  • 植物園/季風雨林區
  • 2014/03/25
  • 學名:Nephrolepis biserrata (Sw.) Schott
懸垂池畔綠瀑布-長葉腎蕨
圖一:季風雨林區蛙池瀑布旁的長葉腎蕨
圖一:季風雨林區蛙池瀑布旁的長葉腎蕨
圖二:圓腎形孢膜是腎蕨屬植物重要辨識特徵之一
圖二:圓腎形孢膜是腎蕨屬植物重要辨識特徵之一

在大地一片萌發新綠中,您是否有發現有其他的植物也走進生命的另一個新階段。

相對於綻放美艷花朵的被子植物來說,蕨類植物是比較不被注意的一群。除了沒有花朵的構造之外,生活史中的部份階段必須利用水來當媒介才得以進行,所以它們的生育地大多無法距離水源太遙遠,也讓人對它們總是有低調、不起眼的印象。

許多蕨類植物的確無法忍受太強烈的陽光直射,這也造成它們在景觀應用上一個需要克服的大問題。如果您在本館植物園開園之初曾經造訪過,或許會對當時尚未成蔭樹林底下幾乎只有耐旱的粉葉蕨(Pityrogramma calomelanos (L.) Link)有印象。但隨著樹林逐漸鬱閉,喜強光的粉葉蕨逐漸退出植物園的舞台,其他許多種蕨類植物取而代之,有些甚至在特定區域形成優勢族群,本期電子報所介紹的「長葉腎蕨」便是在季風雨林蛙池瀑布附近很常見的一群蕨類。

或許您不認識它,但只要曾經走過蛙池瀑布的人應該都見過它,它就是那片長在瀑布旁邊,葉片往下懸垂的植物,長度超過六十公分的葉片讓人很難忽略。

長葉腎蕨的拉丁文學名中,屬名Nephrolepis是由希臘文的nephros(腎)與lepis(鱗片)締造而成,意指其孢子囊群具有腎臟形的鱗片狀孢膜。種小名biserrata則是「雙鋸齒的」,意指其葉片邊緣為鋸齒緣,而且每個鋸齒中還有鋸齒。

在臺灣,與長葉腎蕨同樣屬於腎蕨屬的植物還有腎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 (L.) Trimen)與毛葉腎蕨(Nephrolepis hirsutula (Forst. ) Presl.)兩種,本館植物園中也都可以看見它們的蹤跡。如果要從外型簡單的來區分這三種植物,長葉腎蕨的羽片沒有耳狀突起,基部與葉軸不重疊。另外兩者有葉耳,而腎蕨羽片基部會覆蓋葉軸,毛葉腎蕨則不會。在不同資料文獻中會把腎蕨屬放在不同科中,有些放在蓧蕨科裡,有些則依照孢子囊群的生長位置把它放在另外的腎蕨科中。兩者的差別在於腎蕨科植物的孢子囊群靠近羽片邊緣,而且在葉脈末端。蓧蕨科則是位在葉緣與中脈中間,且不在脈的頂端。

長葉腎蕨在臺灣全島低海拔地區都不算少見,乍看之下與同樣喜歡潮濕環境的觀音座蓮(Angiopteris lygodiifolia Rosenst.)有幾分神似。不過長葉腎蕨是一回羽狀複葉,而且羽片基部沒有膨大的葉枕構造。

文:廖仁滄/圖:廖仁滄

2023/08/29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