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捲瓣莕菜
搜主題

  • 植物園中央走道(水生植物特展)
  • 2012/09/12
  • 學名: Nymphoides cristata (Roxb.) O. Kuntze
水植佳肴水蓮菜-捲瓣莕菜
本館植物園水生植物特展所展示的捲瓣莕菜。
本館植物園水生植物特展所展示的捲瓣莕菜。
捲瓣莕菜的花冠白色,邊緣沒有鬚毛。
捲瓣莕菜的花冠白色,邊緣沒有鬚毛。

科博館植物園中央走道上現在正展示各式各樣的水生植物,這些依水而生的綠色精靈們以各自的美麗吸引來往遊人的目光。其中有幾個花盆水面上浮著幾片看似缺了一角的圓形葉片,有些人乍看之下會把它們看作睡蓮。不過,雖然它們所隸屬的家族有個「睡」字,但它們卻不屬於睡蓮科(Nymphaeaceae),而是隸屬於「睡菜科」(Menyanthaceae)家族。

「睡菜科」又名「莕菜科」,成員幾乎都是多年生的浮葉型草本植物,過去在植物分類上通常被放在龍膽科(Gentianaceae),現在被視為一個獨立的科。全世界大約有5屬60種左右,其中有3個屬中只包含一種,分別是產於澳洲塔斯馬尼亞島上的Liparophyllum屬、產於美國的Nephrophyllidium屬,還有產於北溫帶的Menyanthes屬(睡菜屬)。睡菜屬唯一的種類「睡菜」(Menyanthes trifoliate L.)曾經有人依據一份採自蘭嶼的標本認為臺灣也有分布,但後來學者檢視這份標本發現,採集地點是Kyotoshi,也就是日本京都市,可能有人把它看成蘭嶼舊稱紅頭嶼的日文羅馬拼音Kotosho,因此造成誤判。目前的看法是這個屬不產於臺灣,Nymphoides屬(莕菜屬)成為唯一產於臺灣的睡菜科植物。

說到這裡,是不是有點頭昏腦脹,昏昏欲睡了呢?那我們就先把關於「睡菜科」的事放到一邊,把注意力放到本週科博電子報的專欄主角「捲瓣莕菜」上吧!

不說您不知道,您很有可能已經吃過「捲瓣莕菜」而不自知呢!家裡有水族箱種水草的人更有可能早就跟它打過照面了。過去在高雄市美濃區的客家人,常常會到附近的中圳埤(中正湖)裡拔一種葉子看起來像是睡蓮的植物來吃,吃的地方細細長長的,採收後一把一把的綁在一起,看起來就像是綠色的麵條。事實上,這種植物不是睡蓮,正是「捲瓣莕菜」。

「捲瓣莕菜」還有龍骨瓣莕菜、銀蓮花、野蓮、刺種莕菜、水皮蓮等等的別名,是一種浮葉型的水生植物,不過卻與睡蓮不太一樣。睡蓮的根莖長在水底土中,延長的葉柄會隨著水位高低升降,但捲瓣莕菜在水中有細長的莖,而莖節上會長不定根,然後在接近水面的莖節上長出葉柄,人們食用的地方就是這段細長的莖還有葉柄,過去只有美濃的客家人食用,現在全臺灣的許多生鮮超市裡都可以買得到,為了口感比較好,常常把上方的葉柄挑掉,是相當受歡迎的臺灣鄉土美食,有機會不妨嚐嚐看。

「捲瓣莕菜」的拉丁文學名中,屬名Nymphoides是由希臘文nymphe(睡蓮)以及字尾-oides(似)締造而來,意指其棲地與睡蓮相似,同為水生植物。種小名cristata是「雞冠狀的」的意思,有人認為是描述花冠的形狀。

文:廖仁滄/圖:廖仁滄

2023/08/29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