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銀脈鳳尾蕨
搜主題

  • 植物園/熱帶雨林溫室
  • 2017/01/17
  • 學名: Pteris ensiformis Burm. f. var. victoriae Bak.
小巧細緻的銀脈鳳尾蕨
圖1:熱帶雨林溫室中的銀脈鳳尾蕨
圖1:熱帶雨林溫室中的銀脈鳳尾蕨
圖2:銀脈鳳尾蕨的假孢膜與孢子囊群
圖2:銀脈鳳尾蕨的假孢膜與孢子囊群

與白玉鳳尾蕨(Pteris cretica L. cv. Albolineata)相比,銀脈鳳尾蕨給人的感覺是比較細緻的(圖1)。

常在野外活動或有煮青草茶飲用習慣的人,看見銀脈鳳尾蕨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事實上,它正是臺灣常見青草藥原植物箭葉鳳尾蕨(Pteris ensiformis Burm. f.)的變異。與原種相比,銀脈鳳尾蕨的葉片沿著葉脈都是白色的,看起來就像是箭葉鳳尾蕨的綠色葉片上被畫上白色羽毛,看起來十分秀氣可愛。

銀脈鳳尾蕨的拉丁文學名早在1890年就被英國植物學家約翰‧吉爾伯特‧貝克(John Gilbert Baker,1834-1920)發表於英國園藝學期刊《園丁紀事》(The Gardeners' Chronicle)上,變種名victoriae是將當時英國君主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1819-1901)的名字拉丁文化而來,所以它也被稱為維多利亞鳳尾蕨。《園丁紀事》是一份歷史悠久的期刊,出版了將近150年,現在是《園藝學周刊》(Horticulture Week)的一部分。

1990年出版的《中國植物誌》第3(1)卷中把銀脈鳳尾蕨稱作白羽鳳尾蕨,產地為海南省崖縣南山嶺,生長環境是海拔300公尺林下。除中國大陸外,也產於印度北部、中南半島及及馬來半島,還有可作為園藝品種的記載。而臺灣大部分的資料都把銀脈鳳尾蕨看作箭葉鳳尾蕨的人工栽培品種,似乎也沒有野外的採集記錄。

銀脈鳳尾蕨在臺灣花市是常見的小品盆栽,也常被應用在組合盆栽或花藝設計上,因為它那小巧細緻的葉片條紋雖然明顯卻不張揚,總是能適當地襯托主花之美,或是靜默地成為場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然有更多人就是單獨一盆種植著,擺放在桌上或窗邊,讓它獨自成為一幅美麗風景。

想要有一盆漂亮的銀脈鳳尾蕨,日常照顧上有一些地方要注意。它喜歡明亮環境,光照強會讓白色條紋更明顯,但過強的陽光會讓葉片偏黃甚至燒焦,所以最好種植在半日照環境。栽培介質則最好是不會積水但保水性好的材料,平常多澆水保持濕潤,過於乾燥的環境也不是它的最愛。

熱帶雨林溫室中的銀脈鳳尾蕨最近開始出現孢子囊群。這些孢子囊群所生長的繁殖葉外觀特別細長,很容易與營養葉區分。繁殖葉背面可以看見葉緣反捲形成的假孢膜(圖2)與孢子囊群,歡迎您來觀察。

文:廖仁滄/圖:廖仁滄

2023/08/29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