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鳳尾蕨搜主題
第一次看見白玉鳳尾蕨,實在是搞不清楚到底是綠色葉片上有白色斑點,還是白色葉片上鑲著綠邊?(圖1)
本館植物園熱帶雨林溫室裡,幾乎有充足光照的地方就能看見白玉鳳尾蕨身影,如鳳凰尾巴般開展的一回羽狀複葉不時隨著擾動的氣流輕輕搖曳。
白玉鳳尾蕨是大葉鳳尾蕨(Pteris cretica L.)的栽培品種。大葉鳳尾蕨也被稱為歐洲鳳尾蕨,全球熱帶到溫帶都可以見到,是一種廣泛分佈的蕨類。臺灣野外有分佈,全島中海拔到平地都有機會見到,數量不算少。它的葉片是同類植物中面積較大的,因此以「大葉」為名。大葉鳳尾蕨葉片深綠,既然是它的栽培品種,白玉鳳尾蕨的葉子當然就是綠色上面有白斑,只是白色面積比較大而已。
白玉鳳尾蕨別名很多,例如銀心鳳尾蕨、銀脈野雞尾等等,但常被人誤以為是銀脈鳳尾蕨(Pteris ensiformis Burm. f cv.Victoriae)。其實兩種蕨類雖然都是鳳尾蕨屬植物,都在葉片上有白色線條,但卻是不同植物的栽培品種。臺灣坊間習慣用「銀脈」這個詞來為葉片上有白線的植物命名,偏偏真正的銀脈鳳尾蕨在臺灣比較不常見,因此造成了誤解。
因為對臺灣平地的氣候環境適應良好,白玉鳳尾蕨的栽培難度不高,而且有剛開始只種一盆,後來卻長得到處都是的情況,幾乎成為雜草型的蕨類。雖然光照越強的環境會讓葉片上的白斑更明顯,面積也越大,但陽光太強會讓葉片偏黃甚至有燒焦的現象發生,種植時要特別注意。
白玉鳳尾蕨的繁殖不難,一般人不容易用孢子繁殖,但只要把成熟植物體長出的小苗連底下的根莖切下來另外種在溫暖潮濕的地方,大約只需要兩周就可以存活成新的個體。想種的人不妨看看哪個親朋好友的家中有種,請他分芽就好。
同一棵白玉鳳尾蕨上會有兩種不同形狀的葉子,如果看見一片白綠相間的葉叢中抽出了幾片比較瘦長的葉片(圖2),別忘記把葉子背面掀起來看看。這些比較細長的葉片通常白色面積也比較小,葉片邊緣會向葉背反捲成一條連續的假孢膜,底下長有孢子囊。現在許多熱帶雨林溫室中白玉鳳尾蕨的有這種長有孢子囊的繁殖葉,有興趣可以比較它與另一種葉片的差異。
文:廖仁滄/圖:廖仁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