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小葉木犀
搜主題

  • 植物園/季風雨林區
  • 2014/09/30
  • 學名: Osmanthus marginatus (Champ. ex Benth.) Hemsl.
林下飄香野生桂-小葉木犀
圖一:小葉木犀的花
圖一:小葉木犀的花
圖二:季風雨林區中的小葉木犀
圖二:季風雨林區中的小葉木犀

中秋節已經過了快一個月,臺灣雖然一年四季都有機會聞到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香,但賞過別稱「桂魄」的明月後,桂花的淡雅香氣還是讓人難忘。

也許您曾在山野間看見像桂花的植物,其中最常見的是紫金牛科臺灣山桂花(Maesa perlaria (Lour.) Merr. var. formosana (Mez) Yang.),它與桂花沒有太近的親緣關係。但臺灣野外真的跟有桂花親緣很近的植物,而且不只一種,本文主角小葉木犀便是其中之一。

小葉木犀產於東南部低山樹林的森林底層,中國華南及琉球也都有分布。它的拉丁文學名中,屬名Osmanthus是希臘文的osme(氣味)與anthos(花)合併締造而成,指這類植物的花很香。種小名marginatus則是「邊際的」的意思。臺灣使用的中文名稱是「小葉木犀」,中國大陸則稱「厚邊木犀」或「月桂」。不過「月桂」之名容易與樟科的香料植物「月桂」(Laurus nobilis L.)混淆,最好不要用。另外大陸還有一種學名為Osmanthus minor P. S. Green的「小葉月桂」,與「小葉木犀」是不一樣的植物。

「木犀」這個名字的由來,依據宋人張邦基在《墨莊漫錄》中的說法,是浙江人使用的土名,理由是「以木紋理如犀也」。不過當時還沒把木犀跟桂花劃上等號。「桂」這個字在現代人印象中是「桂花」的代表,但其實最早這個字代表的是中藥材「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所以古書上所說的「桂」,不見得都是現在所說的「桂花」,在閱讀文獻時要特別注意。至於月宮中那棵被吳剛砍伐後會復原的桂樹到底是桂花還是肉桂?這可能要問問上過月宮的唐明皇,或是來自月宮的竹取公主才能知道了。

小葉木犀在臺灣的分布不算普遍,只有恆春半島的南仁山區比較容易見到。不過現在臺灣已經有人開始把它應用在環境美化與庭園景觀之中,但坊間有把它稱為「松田氏木犀」者。「松田氏木犀」這個中文名很有可能是個誤用,臺灣原生的木犀科植物中有「松田氏女貞」(Ligustrum matudae Kaneh.),種小名是以日本植物學家松田定久(Sadahisa Matsuda, 1857-1921)的姓氏締造而來。很有可能是有人把小葉木犀的種小名marginatus看成了matudae,因此產生誤會。

植物園的小葉木犀種在季風雨林區,花期即將結束,有興趣的朋友請把握時機。

文:廖仁滄/圖:廖仁滄

2023/08/29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