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鱗蓋鳳尾蕨
搜主題

  • 植物園/特展室 (「蕨類天堂在臺灣」常設展)
  • 2016/05/31
  • 學名: Pteris vittata L.
鱗蓋鳳尾蕨蜈蚣草
植物園特展室蕨類天堂在臺灣常設展門口的鱗蓋鳳尾蕨
植物園特展室蕨類天堂在臺灣常設展門口的鱗蓋鳳尾蕨
鱗蓋鳳尾蕨的假孢膜與孢子囊群
鱗蓋鳳尾蕨的假孢膜與孢子囊群

印象中的蕨類植物喜歡光照不強的潮濕地帶,離水太遠就無法生存。不過有些蕨類習性與大多數同類不太一樣,甚至在現在這樣酷熱的季節中還能展現出讓許多植物自嘆弗如的旺盛生機,本文主角鱗蓋鳳尾蕨就是其中之一。

臺灣全島低海拔開發地區都能看見鱗蓋鳳尾蕨蹤跡,尤其人類住家附近的石砌牆垣或磚牆上特別容易看到,連荒廢建築的牆縫中都能看見它的身影。早在西元1753年,林奈氏(Carl Linnaeus,1707-1778)就根據彼得‧奧斯貝克(Pehr Osbeck,1723–1805)在中國採的標本為這種植物命名。現在中國大陸文獻使用的中文名是「蜈蚣草」,據《中國植物誌》記載,這個名字是引用自《植物名實圖考》,分布則以閃西的秦嶺南坡為北界,南到廣西、廣東,東到浙江、福建,西到四川、西藏,都是它的分布範圍。廣東有一個變形雞冠鳳尾蕨(Pteris vittata L. f. cristata Ching ex Ching et S. H. Wu),差別在於側生羽片向頂部為多回二叉分枝,成為密集的雞冠形。

《植物名實圖考》蜈蚣草條中有「背有金星」的記述,但鱗蓋鳳尾蕨孢子囊群的排列不呈點狀,而是生長在接近葉子邊緣的地方,葉緣反捲成假孢膜,外觀是明顯長條。但作者說它「其性應與石韋相類」倒是沒錯,它們都是喜歡強光的蕨類植物,能忍受比較乾旱的環境。

鱗蓋鳳尾蕨學名中,屬名Pteris是從希臘文pteron(翅)締造而來,意指其羽狀的葉片看似翅膀。種小名vittata為「有條紋的」的意思,看過它那些明顯假孢膜的人應該都不難理解原因。

雖然喜歡光充足的環境,鱗蓋鳳尾蕨對於生長環境還是有所選擇的。腐植質豐富的酸性土壤中絕對看不到它,它喜歡偏鹼的鈣質土或石灰岩環境。如果看到它,就代表當地屬於鹼性環境(PH7.0-8.0),所以是一種指標植物。

對於小朋友來說,鱗蓋鳳尾蕨葉片造型像魚骨頭。把整個葉片拓到紙上再畫上魚頭魚尾,整個造型就像是被貓咪吃過的一條魚。只是從來沒有見過貓咪真的吃這種植物,但它特殊葉形讓人發想出來的無限創意,就已經夠讓孩子們玩上半天,不需要喵星人正式登場。

除了植物園戶外園區外,特展室「蕨類天堂在臺灣」常設展門口就有一盆鱗蓋鳳尾蕨,有興趣歡迎就近觀察。

文:廖仁滄∕圖:廖仁滄

2023/08/29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