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距根節蘭搜主題
植物園的熱帶雨林溫室中有三種根節蘭屬(Calanthe)蘭花,除了最常見的白鶴蘭(Calanthe triplicata (Willem.) Ames)及天然雜交種的長距白鶴蘭(Calanthe x dominii Lindl.)外,第三種就是粉紅色的長距根節蘭了。
長距根節蘭是典型的中大型地生蘭,種小名sylvatica意思就是「喜歡森林的」的意思。很顯然,當初命名的人就已經注意到這種蘭花的生活環境主要以森林為主。在台灣,長距根節蘭分佈在全島海拔250到2000公尺的中低海拔山區原始闊葉林或是竹林下,通常成簇叢生,溪谷附近相對濕氣高且通風良好的陰涼環境中更是常見。
台灣的長距根節蘭最早是在1930年以Calanthe longicalcarata之名發表,後來被列入在Calanthe textori的異名中,目前採用的則是Calanthe sylvatica之名。之前亦有以唇辦前部邊緣是否有鋸齒區分為兩種,全緣無鋸齒者為Calanthe textori,有鋸齒者為Calanthe masuca,如今皆合併於Calanthe sylvatica中。
與白鶴蘭相比,長距根節蘭的花朵顏色更為討喜,淡紫或是桃粉紅色的色彩更吸引人們的目光,也因此有了「紅根節蘭」的別稱。從花朵側面觀察長距根節蘭,可以發現花朵後面有一條像尾巴的構造,這個特殊構造稱為「距」,是花瓣特殊演化成藏花蜜的地方。許多植物的花朵都有距的構造,像鳳仙花、堇菜與許多蘭花等,不同植物的「距」長短不一,對應著不同昆蟲的食用需求。達爾文曾經觀察過原產於非洲馬達加斯加島上的一種彗星蘭(Angraecum sesquipedale),這種蘭花的「距」長達25-30公分,達爾文當時就推測一定有一種吻特別長的昆蟲可以幫它授粉。因為這種昆蟲一直沒被找到,所以讓很多人對達爾文的推測產生懷疑。達爾文記錄這種蘭花後的41年,馬達加斯加島上發現了一種吻長約30公分的蛾,證明了達爾文的推測,也為植物與動物間的協同演化增添一份證據。
長距根節蘭是台灣原生根節蘭屬植物中「距」最明顯的種類,台灣的同屬植物中有許多甚至沒有「距」的構造,白鶴蘭也有「距」,雖然纖細且長度約只有1.5-2公分,但兩者卻有天然雜交種,是不是代表兩者的授粉昆蟲有相通之處呢?這就等待更多的觀察來證明了。
文:廖仁滄/圖:徐家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