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垂枝石松
搜主題

  • 植物園/特展室 (《蕨類天堂在臺灣常設展》)
  • 2017/04/26
  • 學名:Lycopodium phlegmaria L.
垂枝石松
圖1:有孢子囊的垂枝石松枝條葉片較小
圖1:有孢子囊的垂枝石松枝條葉片較小
圖2:植物園特展室中的垂枝石松
圖2:植物園特展室中的垂枝石松

本館植物園特展室中有《蕨類天堂在臺灣》常設展,臺灣原生與具有觀賞價值的國外蕨類植物在此展示,讓人們可以體驗蕨類之美。

碎裂成羽毛狀的葉片是蕨類植物給人的第一視覺印象,所以特展室靠西屯路牆邊所吊掛的垂枝石松不免就讓人疑惑,那些著細小葉片實在是跟印象中的蕨類葉子差很多(圖2)。

石松、卷柏、水韭、木賊、松葉蕨等被稱為「擬蕨」。葉片通常小型,一片葉子只有一條葉脈或沒葉脈。它們像蕨類一樣利用孢子繁殖,世代交替過程中的孢子體與配子體都可以獨立生活。

雖然外表相似,但擬蕨類植物的親緣關係卻不斷被修正著。目前比較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分類是把石松、卷柏、水韭放到石松門,把木賊、松葉蕨跟大多數的蕨類一起放在蕨類植物門。

石松在臺灣是常讓人感到陌生的一群植物。雖然目前臺灣原生有23種,但多分布中高海拔地區,分布低海拔的種類多喜歡熱帶雨林般的濕熱環境,不太容易遇得到。只有過山龍(Lycopodiella cernua (L.) Pichi-Sermolli) 比較常見。而這些植物的觀賞價值都很高,常被人採摘,所以現在去花市可能比較容易見到石松類植物,。

過去的植物分類幾乎把所有石松類植物都放進石松屬(Lycopodium)裡。Lycopodium這個字是由希臘文lykos(狼)與podos(足)締造而來,意指葉子著生方式看起來像狼腳。基本上,在野外只要看到毛茸茸如綠色小刷子的草本植物都有可能是石松類植物。現在則是把石松屬再細分成扁枝石松屬(Diphasiastrum)、小石松屬(Lycopodiella)及石杉屬(Huperzia)等幾個屬。垂枝石松有人把它放進了石杉屬,學名寫成Huperzia phlegmaria (L.) Rothm.。屬名是為了紀念德國植物學家及蕨類園藝學家Johann Peter Huperz(?-1816),用其姓氏締造而來。

垂枝石松分布亞洲及非洲熱帶地區,喜歡成熟森林環境,在臺灣被視為熱帶雨林指標植物。常生長在大樹高處枝幹上,是臺灣高位著生石松中最耐旱的種類,花市中偶而可以看到山採販售的植株。植物園特展室裡栽種的植株現在可以看到兩種不同大小葉片,小葉子長在枝條頂端,葉腋可以看見孢子囊(圖1),後方大葉子的枝條則沒有,這種型態差異是垂枝石松的特徵,不妨趁此觀察一下。

文:廖仁滄/圖:廖仁滄

2023/08/29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