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通脫木
搜主題

  • 植物園/特展室 (《蓪草重生特展》)
  • 2012/11/28
  • 學名:Tetrapanax papyriferus (Hook.) K. Koch,
我不是木瓜樹- 通脫木(蓪草)
蓪草重生特展中展出的通脫木植栽。左下圖為莖部橫切,可以看出裡面的髓心
蓪草重生特展中展出的通脫木植栽。左下圖為莖部橫切,可以看出裡面的髓心
以通脫木髓心加工而成的蓪草花
以通脫木髓心加工而成的蓪草花

「媽媽!你看!裡面好多木瓜!」某次經過植物園特展室,突然聽到有個小小朋友拉著媽媽的手,指著特展室中展示的幾棵綠色植物。

這當然不能怪小小朋友錯認,以他的年紀來說,能認識木瓜樹長什麼樣子已經不錯了。更何況,在他的生活經驗裏面,要認識現在植物園特展室裡所展示的「通脫木」還有其加工的「蓪草製品」的機會並不大。

「通脫木」,許多資料寫作「通草」。事實上,中國古代如《藥性論》、《新修本草》、《本草綱目》等本草醫籍中所稱的「通草」都是被稱為「木通」的藥材,裡面包括學名為Akebia quinata(Thunb.)Decne.與相近的植物。

《本草綱目》寫道:「有細細孔,兩頭皆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謂木通也。今之通草乃古之通脫木也,宋本草混注為一,名實相亂,今分出。」也就是說,宋朝時「通脫木」與「通草」已經被混在一起了。明代李時珍雖然知道是不同植物,但本草綱目附圖中依舊把「通脫木」畫成蔓藤的樣子。「通脫木」在文獻上出現的時間很早,古書《爾雅》中的「活莌」、「離南」;《山海經》中的「寇脫」、「倚商」都是指它。郭璞(276年-324年)註解《爾雅》時寫道:「生江南,高丈許,大葉似荷而肥,莖中瓤正白,今園圃亦有種蒔者,作蜜煎充果,食之甘美。」與現在看見的「通脫木」已經相差無幾了。

如此引經據典,所要表達的就是:「古代所說的『通草』不一定就是現在『通脫木』」。尤其在看藥方時看見有「通草」這味藥材時,千萬要弄清楚,別抓錯藥了。

根據《本草綱目》記載,「通脫木」之名為「白瓤中藏,脫木得之,故名通脫。」並說「生山側,葉似蓖麻。其莖空心,中有白瓤,輕白可愛,女人取以飾物,俗名通草。」或許是為了避免「通草」之名造成混淆,現在許多資料提到它的加工品時會用加上?字頭的「蓪」這個字,變成「蓪草工藝」、「蓪草紙」等。

通脫木的拉丁文學名中,屬名Tetrapanax是由希臘文的tetra(四)與人參屬植物的屬名Panax締造而來,意指此類植物很像人參屬植物,但花部為四數。種小名papyriferus則是「可製紙的」,就是描述這種植物的髓心可以被利用為製紙原料的特性。

植物源特展室現正舉辦《蓪草重生特展》,產出內容為以通脫木髓心加工而成的蓪草相關產品、蓪草紙花、藝術作品等,可說是難得一見的蓪草主題特展。展期將到12月2日結束,敬請大家把握最後的機會前來欣賞。

文:廖仁滄/圖:廖仁滄

2023/08/29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