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捕蠅草與閉合型捕蟲植物
搜主題

  • 本館自然學友之家《荒野裡的珍珠-臺灣原生食蟲植物保育》
  • 2018/02/07
  • 學名:Dionaea muscipulaSoland ex J.Ellis
捕蠅草與閉合型捕蟲植物
圖1:高雄2號-紅寶石的佛焰苞是鑲著綠邊的桃紅色章魚在開花時心葉會變成美麗的紅色
圖1:高雄2號-紅寶石的佛焰苞是鑲著綠邊的桃紅色章魚在開花時心葉會變成美麗的紅色
圖2:貉藻是水生的閉合型食蟲植物
圖2:貉藻是水生的閉合型食蟲植物

本館與荒野保護協會共同主辦《荒野裡的珍珠-臺灣原生食蟲植物保育》系列活動,在自然學友之家的展示吸引許多人來參觀,食蟲植物多變且巧妙的捕蟲方式讓人興味盎然,其中最多人感興趣的莫過於捕蠅草所使用的閉合型捕食方式了。

閉合型捕食方式也被稱為「捕蟲夾式」,是利用葉片上的感覺毛經過獵物觸發後,以快速閉合的方式來捕食。目前地球上屬於這類型的食蟲植物種類不多,陸生者只有僅存於於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東南方海岸平原及北卡羅萊納州東北角的捕蠅草。水生者則只有曾經廣泛分布在美洲大陸以外地區的貉藻(Aldrovanda vesiculosa L.),因為人類對於環境的開發,現在除了澳洲北部及非洲之外,其他地區的野生個體都瀕臨滅絕。

這些植物的捕食原理是細胞張力變化。當獵物碰觸感覺毛後,造成捕蟲夾表面細胞的細胞膜破裂,細胞液流向捕蟲夾基部,讓此處的細胞變厚,張力的差異讓捕蟲夾快速閉合,用以捕捉獵物,這個過程相當消耗養分。獵物被消化完之後,夾子會再度開啟,讓風或雨水處理掉殘骸。從荒野保護協會提供的相片(圖1)裡,可以清楚的看見捕蠅草捕蟲夾內側有三對毛,當獵物連續碰觸觸毛兩次就會觸發捕蟲夾閉合。與其他捕食方式相比,這個方法消耗的資源多,捕捉到的獵物也不如其他植物。而且通常一個夾子只能捕捉2到3次獵物,然後就會壞死而無法使用,如果沒有捉到獵物,閉合次數太多也會造成夾子不會動作,然後導致植物體越來越衰弱。這或許是為何少有植物採用這種方式的原因吧!

為了吸引更多獵物上門,有些捕蠅草的捕蟲夾內面會佈滿蜜腺來吸引昆蟲,因此呈現出鮮豔的紅色。現生的捕蠅草只有一種,坊間可以看見各種不同類型的捕蠅草都是有心人刻意挑選出來培育的個體,利用組織培養大量繁殖而來。

捕蠅草的捕獸夾是變形的葉片,看起來像葉片的部分其實是葉柄。原產地的捕蠅草會利用基部膨大的葉柄來度冬,地上部分則會逐漸枯萎,在這個過程裡,葉片的型態會產生改變。臺灣栽培的捕蠅草雖然冬季時地上部分不會枯萎,但葉子會越來越小,這是正常的季節變化,可別以為是生病。

文:廖仁滄∕圖:沈競辰  

2023/08/29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