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疊層石 — 地球上最早形成的生物礁類型
典藏品

  • 英文名:Stromatolites

疊層石,是一種藉由微生物的生長與新陳代謝作用,所形成的生物沉積構造;其組成生物種類主要包括藍綠菌、硫細菌與鐵錳細菌,另外還包括絲狀藻與真菌等。疊層石的形成過程除取決於菌類等微生物的活動外,同時也受沉積環境的控制,因此是生物作用與沉積作用的共同產物;有學者又將其稱之為『菌層沉積』或『微生物層狀沉積』 ( bacteria laminated deposits )。疊層石雖然是經由微生物作用所形成, 但當環境適合發育時也會形成大規模的生物礁,曾經就有學者在西伯利亞前寒武時期地層中發現綿延800多公里的疊層石生物礁。由於疊層石是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活動證據,並且在不同地質時代中的不同環境中幾乎都有疊層石的發育;因此,對疊層石的相關比較研究,一直是備受古生物學、地層學、沉積學、古地理學、地球化學、湖沼學、微生物學、藻類學,乃至天文學者的矚目。
展品為1件新疆阿勒泰地區,新元古代成冰紀 (距今約6.35~7.2億年前)地層中的金山寨博克桑疊層石(或者翻譯為金山寨包克松疊層石, 學名為Boxonia jinshanzhaiensis Cao et al., 1985),種名命名字源為安徽宿縣金山寨;疊層體是由規則的次圓柱狀體所組成;柱體具簡單平行或微加寬平行式分叉,1~2次,多次少見,母體柱與子體柱寬度相差不懸殊,同一柱體寬度相對穩定;柱體直,垂直層面生長,柱寬3~4公分,高超過20公分;同一柱體寬度相當穩定;柱體側表面通常較為光滑,局部有低起伏的瘤狀突出,具壁,局部有多層壁,但有時壁不連續;疊層紋理呈平緩穹隆狀或箱形,側向延伸至柱體邊緣向下彎曲而遮蓋柱體表面。展品拍照顯示同一件標本不同兩個面, 都是疊層體的縱斷面形態 (照片左側比例尺每一格為1公分)。

物種鑑定資料引自:曹瑞驥,袁訓來, 2006 疊層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第225頁。

疊層石  — 地球上最早形成的生物礁類型
疊層石 — 地球上最早形成的生物礁類型
2023/12/11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