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番仔園文化的各種顏色陶器
番仔園文化的各種顏色陶器大明星
番仔園文化的陶器以灰黑色陶器群為主,出土較多的是灰褐色陶器,其他也有橙紅色陶器。陶器顏色的差異,是在燒製過程中因為火侯的差異、燒製方式差異等所產生的。一般認為台灣史前陶器燒製溫度約在500-800℃,質地粗鬆。推測是露天燒製,也就是在地上挖個淺坑或淺溝,將陰乾好的陶坯放入其中,在四周架上樹枝等燃材,最後覆上稻草。灰黑色陶器一般是在燒製過程中,最後使燒陶坑中大量產生的一氧化碳發生還原作用,造成滲碳使陶器形成黑的陶色。史前時代採用露天燒製陶器的方式,火侯控制不佳,因此產生的陶器顏色也較不均勻。而燒製黑色陶器,可能是當時新的燒陶技術或新的文化喜好所帶來的。
(1)灰褐色陶器殘件
標本編號: CS.SKW-2015-PT620
器 名:短頸敞口罐殘件
尺 寸:口徑225mm。器殘重176.8g,器厚6.0mm。
陶 質:夾細砂灰褐色陶
保存狀況:1/3口緣殘件,器腹缺損,拚合修復。
(2)橙紅色陶器殘件
標本編號: CS.SKW-2015-PT632
器 名:短頸敞口罐殘件
尺 寸: 口徑120mm。器殘重190.2g,器厚8.6mm。
陶 質:夾細砂橙紅色陶
保存狀況: 1/3口緣殘件,器腹缺損。
(3)黑色陶器殘件
器 名:短頸敞口罐殘件
尺 寸:。器殘重119.8g,器厚6.0mm。
陶 質:夾細砂黑色陶
保存狀況:1/3口緣殘件,器腹缺損,拼合修復。
2024/06/11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