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胡桐搜主題
中颱「蘇迪勒」襲臺,整個臺灣都感受到它那強勁的風力,不少樹木也在颱風中遭殃,情況好一點的是斷枝落葉,嚴重一點的是被連根拔起。
颱風過後,復原工作開始,博物館裡的園藝與清潔相關人員忙進忙出,每天都要從整個館區及周邊清理出好幾卡車的枯枝落葉。雖然大多數的人都能體諒這次風災造成的影響太大需要時間復原,但還是遇到一些以質疑口氣「問候」忙著清理的工作人員,甚至無視封鎖線硬要闖進管制區域的人。
我們能體諒這些因為平常運動路線受風災影響而無法如往常般暢行無阻的人心中的鬱悶,但也請大家體諒工作人員的辛勞,少點責罵多點鼓勵,我們已經盡量加快清理的腳步,也請大家為了自己的安全配合,不要再進入警戒繩圍起的區域中。
不過,對於愛好植物的人來說,颱風倒也不是一無是處。許多原本生長在高處的果實都在強風吹襲後落地,讓人不用爬上大樹也有機會可以觀察。
與美豔的花朵相比,植物的果實總是顯得低調許多,尤其是發育階段的果實,幾乎都是難以一眼發現的青綠。雖然不少憑藉動物傳播的果實會散發出甜美的氣味與展現顯眼的色彩,但都高掛枝頭,讓人不容易觀察。
這些年臺灣很流行果實與種子的欣賞與手作,許多植物的種實之美也因此被人所廣為流傳,「蘭嶼胡桐」就是其中之一。野生的蘭嶼胡桐在臺灣只有蘭嶼看得到,植物分類上隸屬於藤黃科(或金絲桃科)。它的拉丁文學名中,屬名的拉丁文Calophyllum來自於希臘文的kalos(美麗)與phyllon(葉),形容它排列整齊呈現秩序之美的葉脈。種小名blancoi是由十九世紀初的西班牙教士與植物學家Francisco Manuel Blanco(1778 - 1845)的姓締結而來,他是第一本廣泛性菲律賓植物誌(Flora de Filipinas. Según el sistema de Linneo)的作者。
「蘭嶼胡桐」的種子發芽率不低。把它紫黑色的果皮去除後,很容易就能養成充滿生命力的種子盆栽,所以在許多植物種子愛好者的心中視夢幻逸品。不過它目前有栽培它的地方不算多,樹型也不矮,所以大部份的時候人們只能仰頭興嘆。不過颱風天後,吹落地面的果實增加了人們親近它的機會。不過請務必優先注意自身安全,也請別影響忙於清理環境的人們。
文 / 圖:廖仁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