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栓皮櫟
搜主題

  • 植物園/北部低海拔區
  • 2022/08/14
  • 學名: Quercus variabilis Blume
栓皮櫟
被動物取食後棄置地面的栓皮櫟枝條
被動物取食後棄置地面的栓皮櫟枝條

當夏夜的酷熱轉為涼爽晚風,就大概知道秋季將至。在為衣櫃衣物換季之時,森林裡的動物們也為入秋做準備,不同於添購大衣的我們,在野外生存的動物比起外在需求,能滿足生理需求更為重要。台灣的低海拔森林裡,主要以樟科與殼斗科植物混生,而殼斗科植物正是在這個時節結果成熟,這些果實內富含澱粉,能讓動物們儲存能量度過秋冬。

殼斗科植物是我們所俗稱的橡樹,而其果實則稱為橡實,從北緯六十度到南緯11度都有機會發現它的蹤跡。橡實最具標誌性的特徵為其戴在果實上的「帽子」,在植物學上稱為殼斗,其為保護花朵的總苞逐漸木質化而形成,此特徵是辨別殼斗科植物的重要依據。

在北部低海拔山區,東北季風的吹拂夾雜旺盛水氣,造就此地不同的植被景觀。在迎風坡的稜線上生長的植物通常具有植株低矮與葉片厚實的特性,而適應力強的栓皮櫟也可在此發現。它不僅不怕風吹日曬,而且也不怕被火燒,在被大火吞噬的樹林裡,可以看到它被燒成像木炭一樣的樹幹,但因為具有發達的木栓層能形成厚厚的樹皮,使得它得以在這片荒蕪大地中持續生長。

栓皮櫟果實的殼斗造型特殊
栓皮櫟果實的殼斗造型特殊

栓皮櫟是殼斗科(Fagaceae)櫟屬(Quercus)植物,在台灣常見於海拔400公尺到2200左右山區,在拉丁文的學名中其種小名為variabilis具有「變化的」之意,被認為是形容它特殊的殼斗造型。殼斗上的鱗片向外延伸,像一朵盛開的小花,有人則認為像個小太陽似的。此科植物的果實具有當年或隔年成熟的特性,而大多數的栓皮櫟為隔年成熟,但生長在新竹新豐的低海拔地帶卻是當年成熟,屬於當年與隔年成熟型並有,環境與族群間的不同是否造就此特性,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近幾年登山運動蔚為風潮,大多數人厭倦都市的喧囂,山林謐靜彷彿成了唯一出口,四季更迭造就景物變遷使得山林的迷人氣息又增添了些許色彩。大家如果在秋冬登山時或許會駐足於欣賞楓紅,但在以栓皮櫟為優勢的樹林裡,秋末葉片轉黃之時,其壯觀景致甚至不亞於楓樹呢!  (文:黃子瑄 / 圖:廖仁滄)

 

2022.8.14 版面新增(廖)
2022.8.26 文字修訂(廖)

延伸閱讀
2023/08/29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