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礦物假象真相
搜主題

礦物假象是指某一種礦物的結構或化學成分發生改變,進而轉變成另一種礦物,但卻仍可保持原礦物的外形。例如具磁性的磁鐵礦可經加熱及氧化後可轉變為沒有磁性的赤鐵礦,但轉變後的赤鐵礦仍保有原來磁鐵礦的八面體外形,此狀況便可稱為「赤鐵礦假象磁鐵礦」,代表後來形成的赤鐵礦繼承了原本磁鐵礦的樣貌。同理,當黃鐵礦與空氣和水分接觸,可進而轉變成針鐵礦,如果或針鐵礦仍保有原來黃鐵礦的晶形,便可稱它為「針鐵礦假象黃鐵礦」。由於礦物發生轉變可透過不同種途徑,礦物假象可大致分類如下:

同質假象

礦物的晶體結構發生轉變,但化學成分維持不變。例如高溫形成的β石英在低於攝氏573度時會轉變成低溫的α石英,但仍維持著β石英的晶形,即為「α石英同質假象β石英」。霰石的晶體結構發生變化後可轉變為方解石,兩者之化學成分相同,因此為「方解石同質假象霰石」。

換質假象

礦物的晶體結構與化學組成皆發生轉變,且轉變過程涉及化學反應。情況又可分下列幾種:
(1)成分部分損失,例如:自然銅可換質假象赤銅礦(Cu₂O)或藍銅礦(Cu₃(CO₃)₂(OH)₂)。
(2)獲得新的成分,例如:孔雀石(Cu₂(OH)₂CO₃)換質假象赤鐵礦(Fe₂O₃);石膏換質假象硬石膏。
(3)成分部分交換,例如:針鐵礦(α-FeO(OH))換質假象黃鐵礦(FeS₂);方鉛礦換質假象磷氯鉛礦。
(4)成分完全交換,例如:石英可換質假象方解石、重晶石或螢石。

皮殼假象

礦物的表面被另一種礦物生長包覆,但後來被包覆在內的礦物發生溶解而消失,最後形成一個保有被包覆礦物外形的空殼,此即為皮殼假象。此種假象跟前述假象最大的區別,就是後來形成的礦物並沒有取代原本礦物的空間,而是僅在其外部以殼狀的方式保留原礦物的外形。另外,一樣是某礦物生長包覆在另一種礦物表面,被包覆的礦物外形仍可清楚辨認,但由於被包覆的礦物仍完好存在,這種情形只能說是礦物表面包覆生長,就不能稱為皮殼假象。

此次展示精選了十二件令人嘖嘖稱奇的假像標本,請大家在欣賞這些礦物的同時,也猜猜看它們分別是透過上述哪種方式來蒙騙我們的雙眼!

相關標籤:
延伸閱讀
2024/03/12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