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工作紀要說明

民國80年代

臺灣省政府時期,臺灣省立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前身)為將各項自然史資源推廣到各縣市,籌設「地方自然史教育館」(以下簡稱教育館),分別有宜蘭縣、桃園縣、南投縣、嘉義縣、臺南縣、高雄縣、屏東縣及臺東縣8所教育館,多位於偏鄉地區。

民國97年

歷經臺灣省政府虛級化,以及政府組織改造後,教育部於民國96年11月委託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以下簡稱本館)輔導各教育館。當時位於桃園縣東門國小的桃園縣自然史教育館主動退出,其餘各教育館大多礙於經費不足已辭退館員、關門大吉或將教育館功能轉為協助校務等而呈現「休息狀態」,例如:南投縣、屏東縣及臺東縣3館完全關閉;而宜蘭縣及嘉義縣轉型為協助校務。

民國98年

歷經本館組成高達30餘位專業團隊,分別針對各教育館的館藏特色進行輔導。從藏品的整理與登錄、展場的規劃設計、教育活動的策劃、舉辦教師研習營及組成在地志工團隊等項目著手進行支援,終使各教育館可以勉強開館營運,但因經費於7月才確定核撥,造成部分教育館無法在上半年進行維運。

民國99年

經費於2月核撥後,整年度的運作開始正常化。當偏遠學校安排到館參加活動,多超過一個班級的人數,常造成館員無法招架的窘況,為永續經營,明年起將加強建立志工群。10月進行教育館第一次的評鑑作業,經評鑑委員實地訪視後,僅對屏東縣教育館有較多的改進意見,對其他各館皆持肯定看法。

民國100年

整年度的計畫循序漸進地步上軌道,各教育館依其特性發展。

民國101年

高雄市教育館加強登錄整理展品;宜蘭縣、南投縣與嘉義縣等館開始招募志工,南投縣教育館甚至提供遠道服勤的志工有關食膳及交通費等補助,並著手設計控制溫濕度的展櫃。

民國102年

宜蘭縣教育館建立階段型發展計畫,改善典藏庫,志工團隊穩定成長;南投縣教育館階段性建立恆溫恆濕的展示櫃;嘉義縣教育館由本館協助策劃「昔日風華-古笨港」常設展;臺南市教育館建館目標明確,與地方單位互動良好;高雄市教育館由高苑科技大學各科系教師及行政人員支援;屏東縣教育館為學習者建立個別的學習紀錄。

民國103年

臺東縣教育館因內部諸多因素,改由臺東縣政府直接輔導,本館改為輔導6所教育館;大部分教育館的經費皆於4月核撥,惟屏東縣教育館的經費到暑假才分兩期核撥完畢,該館館舍維修的發包作業因此延宕,並影響常設展開幕期程。

民國104年

各教育館成立小小解說員團隊,並開始補助偏鄉學校到各教育館參觀。其中宜蘭館縣教育館發展結合貝類特展的「海底尋寶」黑光劇,另於2樓展區設置綜合圖書、影音及說故事的學習角落;嘉義縣教育館進行3樓展區有關礦石及動物標本的更新案;臺南市教育館由本館專業學組協助更新3樓展示空間為「來去大武壠」民族植物常設展。

民國105年

宜蘭縣、嘉義縣、高雄市及屏東縣各館加強志工團隊的經營管理;南投縣、嘉義縣、屏東縣各館亦進行典藏品清點、鑑定與登錄作業。此外,宜蘭縣教育館則引進輔助解說面板新技術、擴大導覽解說範圍及增加顯微鏡觀察標本活動。

民國106年

宜蘭縣、嘉義縣、高雄市及屏東縣各館持續擴大志工團隊人力;南投縣教育館籌備「原源流傳」常設展,積極與在地機構建立合作網站平台,製作漫遊地圖;宜蘭縣教育館自辦「蝶夢幻影-廖有麟老師與寬尾鳳蝶共舞的歲月」特展;嘉義縣教育館更新「大地寶藏.情約自然」常設展。此外,宜蘭縣與嘉義縣兩館持續推展戲劇詮釋教育活動。

民國107年

宜蘭縣教育館志工服務對象擴及弱勢族群;南投縣教育館「原源流傳」常設展開幕,同時,宜蘭縣與南投縣兩館將戲劇詮釋納入教育活動。此外,宜蘭縣與高雄市兩館亦隨同南投縣教育館,與當地機構建立合作平台,惟高雄市與屏東縣兩館館員接連異動,影響兩館志工團隊的經營;最後,臺南市政府在該年度提列文化建設預算,籌畫擴建教育館為左鎮菜寮化石教育文化園區。

民國108年

各館都已建立志工團隊,利用FB社群與觀眾建立快速的訊息交流管道,並將標本管理登錄系統數位化,及搭配常設展錄製QR Code語音導覽。宜蘭縣、南投縣、臺南市及高雄市等教育館開始嘗試向館外借展或自行策展,而宜蘭縣、南投縣、嘉義縣及高雄市等教育館持續推行戲劇詮釋活動。

民國109年

各館志工協助館務營運的制度已相當完善,惟高雄市教育館館員為新進人員,尚待磨合。各教育館在人員培訓及解說訓練上逐步帶入戲劇解說元素利於傳遞相關自然科學知識,並協助辦理「2020年第一屆臺灣科學節」,提供手作DIY活動及戲劇演出,培養大眾的科學素養,活動獲得熱烈響應。

民國110年

臺東縣教育館再度回歸輔導計畫行列,雖然在9月間開始招募志工,但無法提供志工住宿;臺南市教育館將志工培訓費用納入計畫;高雄市教育館在這2年間接續更替3位館員而流失些許志工。各館於11月以特色主題方式共同參與「2021年第二屆臺灣科學節」,宜蘭縣教育館團隊演出「歸(龜)向何方」黑光劇,介紹氣候變遷對綠蠵龜與海膽的影響。南投縣、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等教育館則分別提供「織布DIY」、「動物造型筆袋DIY」、「史前臺灣奇遇記DIY-早坂犀牛」、「史前臺灣奇遇記DIY-西拉雅文化」、「漢人童玩DIY」、「鯊魚牙齒化石項鍊DIY」與「蛤蜊吊飾DIY」等活動,4天精彩活動吸引許多親子觀眾,獲得熱烈回響。

民國111年

宜蘭縣教育館與中央地質調查所合作,於二樓展區設立「 地質知識學習站」,並向國教署申請經費建置三樓「宜蘭縣科學教育資源中心」,擴大合作資源;南投縣教育館加裝展場冷氣、供電表及進行官網典藏分類;嘉義縣教育館增加長照中心推廣活動,擴大館外服務對象;臺南市教育館於9月成為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級機關「臺南市立博物館」,開始自辦「蟲•新視界」特展及系列活動;高雄市教育館開發「戎客船」新教案及「阿嬤的灶腳」展示單元,惟教育部因高苑科技大學退場議題函知不再輔導與支援該館;屏東縣與臺東縣兩館地處偏遠,參觀人次較少,但兩館依然努力持續辦理各項教育活動,並與縣府單位積極聯繫改善館舍耐震問題,以利維運。

2024/03/29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