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科學與藝術裡的火星想望」系列講座

2022/10/14
科教活動
一、時間/地點

場次1:2022/10/29 (六) 14:00-16:30 國立臺灣美術館 演講廳

場次2:2022/11/06 (日) 14:00-16:30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生命科學廳B1多用途劇場

二、活動主旨

提到火星,浮現在你腦海中的是什麼呢?是美國太空總署火星探測車所發送回地球的火星照片?是科幻電影/小說裡所描繪的邪惡火星人?還是占星學裡火星代表的意涵?

火星,一個承載了人類想望的星球,在科學家和藝術家的心中又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此系列講座自國立臺灣美術館所補助的藝術計畫〈火星物種孵化實驗室〉概念出發,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辦理的「2022臺灣科學節」攜手合作,邀請天文學家、藝術家、人類學家、哲學家等,共同從外宇宙(太空)的面向來探討火星的過往、現在與未來,並邀請大家向內宇宙(大腦)探索潛藏於其中的「內星生命」,從中發現那些我們對於未知所投射的自我生命經驗、怪奇想像等內在意識,由內而外地重塑我們與火星之間的關係。

三、對象/費用

一般民眾免費參加,採網路及現場報名,共200個名額。

四、活動流程

場次1:外宇宙(太空)探索-火星任務及火星生命

2022/10/29(六) 國立臺灣美術館 演講廳
時間 長度 議程
14:00-14:05 5′ 開場
14:05-14:55 50′ 探索火星的最新進展-搜尋水冰、製造氧氣,再看生命是否曾經存在?
講者:孫維新(天文學家/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前館長)
14:55-15:25 30′ 〈火星物種孵化實驗室〉創作分享
講者:詹宏祿(藝術家/設計師)
15:25-16:30 65′ 綜合座談
主持人:沈伯丞(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客座助理教授)
與談人:
孫維新(天文學家/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前館長)、
詹宏祿(藝術家/設計師)、
宋世祥(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呂應鐘(尼加拉瓜太平洋大學教授)

場次2:內宇宙(大腦)探索-火星意識體

2022/11/06(日)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生命科學廳B1多用途劇場
時間 長度 議程
14:00-14:05 5′ 開場
14:05-14:55 50′ 從地球演化想像火星生命的可能性
講者:劉德祥(生物學家/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前科教組主任)
14:55-15:25 30′ 〈火星物種孵化實驗室〉創作分享
講者:詹宏祿(藝術家/設計師)
15:25-16:30 65′ 綜合座談
主持人:沈伯丞(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客座助理教授)
與談人:
劉德祥(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生物學博士)、
詹宏祿(藝術家/設計師)、
林映彤(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副教授,邀請中)
–關於〈火星物種孵化實驗室〉

由藝術家詹宏祿所發起的藝術計畫,並獲選國立臺灣美術館「2022數位科技與視覺藝術跨界創作補助計畫」支持創作,此計畫以在太空中被異化最嚴重的火星作為重塑外星生命想像的基地,並根基於一個向內宇宙(大腦)尋找內星智慧的科幻情境,期望透過「意識」的視角,提供觀眾一個重塑火星生命想像的替代途徑。

–關於「臺灣科學節」–

臺灣科學節自2020年起開始舉辦,於每年11月,以不同的主題,透過科學探索,拉近大家與科學的距離,並一點一滴地認識我們自身立足的地球,同時也了解往外探索的宇宙及往內的自我檢視。科學節期間,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東海大學合辦的「火星任務競賽」,就是想激發大家對太空科學的好奇心,透過引導提出科學問題,應用不同領域的知識理論思考解決太空或火星上可能遇到的議題。

相關連結
相關標籤:
推薦訊息
2022/11/14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