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琉璃燭
搜主題

  • 植物園中央走道(水生植物特展)
  • 2012/10/24
  • 學名:Pontederia lanceolata Nutt.
銀波碧池紫燭光-琉璃燭
植物園展出的琉璃燭
植物園展出的琉璃燭
琉璃燭的花朵看似縮小版的布袋蓮
琉璃燭的花朵看似縮小版的布袋蓮

連著兩期的科博電子報都是以名字中有「星」字的植物作主題,朋友都開玩笑可以弄一個星光大道了。這一期的主題還是水生植物,也同樣是水邊的亮點,只不過這次登場的不是天上的「星星」,而是在地面上發光的「燭」。

看到這種植物的花,很容易就讓人理解它名字裡的「燭」是從何而來。雖然個別的花朵不大,但所謂「數大便是美」,數量眾多的小花長在一起也就夠築成一個讓人驚豔的水邊風景了。

第一次看見這種植物是在日本沖繩的東南植物樂園。雖然這個地方現在已經暫停開放了,但之前在所見到的裡面繁多植物種類還是不時讓筆者想起。當時在水池裡看見一大片這種當時臺灣還不常見的植物時還滿高興的,畢竟這種花像風信子,葉子像澤瀉的植物過去從來沒有見過,看到是開展自己的新視野。從日本回來幾年之後,也在臺灣看見這種當時不知道名字的植物了,當時彰化田尾的園藝業者告訴筆者這種植物叫作「琉璃燭」。而且後來這種植物栽培的越來越廣泛,連許多學校裡的水生植物池裡都可以看見它在水畔顧影自憐的身影。

在不知道它的中文名字之前,一直以為臺灣會把這種植物的英文名字「Pickerel weed」直接翻譯過來的「梭魚草」當作它的中文名稱。沒想到後來竟然以它穗狀花序的外觀取名為「琉璃燭」,不但名字挺起來雅緻,也讓這種伴水而生的植物顯得更有意境。

以前一直以為,這種植物的英文名字「Pickerel weed」是來自於它的葉片形狀與梭魚(pickerel)相似而來。後來才知道,這種植物在它的原產地北美洲是一種非常容易見到的種類,甚至在某些地方已經到達雜草等級。它大多成群濃密地生長在水深不深的水域邊緣,當地所生產的梭魚(pickerel)在幼年時期會成群藏身在它濃密的植株之間,才因此而得名。

「琉璃燭」的花朵雖然不大,但放大來看與布袋蓮(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Solms)十分相像,都是淡紫色的花瓣間夾雜有一片基部帶有黃色斑點的花瓣,這也點出它的出身來歷是與布袋蓮同樣屬於雨久花科的植物家族。它在臺灣坊間有白花的品種,兩者最明顯的差別在於花瓣的顏色。

文:廖仁滄/圖:廖仁滄

2023/08/29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