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僧帽葉槐葉蘋
搜主題

  • 植物園中央走道(水生植物特展)
  • 2012/09/05
  • 學名: Salvinia cucullata Roxb.
蜂巢小杯水面浮-僧帽葉槐葉蘋
僧帽葉槐葉蘋的葉緣反捲呈酒杯狀
僧帽葉槐葉蘋的葉緣反捲呈酒杯狀
槐葉蘋屬植物的葉片有些會變態呈根狀
槐葉蘋屬植物的葉片有些會變態呈根狀

臺灣可以說是水生植物的天堂,姑且不談因為園藝及水族造景或是其他目的所引進的種類,在2001年出版的《臺灣水生植物圖誌》中,當時可以稱之為水生維管束植物的分類群就已經有296個。只可惜這其中約有超過100種面臨滅絕的危機。

這幾年溼地與水生植物的保育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許多機關學校也在栽培推廣水生植物。在這樣的情境下,不只許多已經瀕臨消失的臺灣原生種水生植物慢慢出現在人們的眼前,不少外來種水生植物也被引進栽培。只是在這樣的過程裡卻也出現一些問題,像是槐葉蘋屬(Salvinia)植物現在在臺灣的分布背後,就有一個長長的故事。

原本臺灣只有一種槐葉蘋(Salvinia natans (L.) All.),只是當它原本分布的平地水域許多都被污染之後,數量也越來越少,名列臺灣稀有植物之列。後來有人從國外引進了速生槐葉蘋(Salvinia molesta D. S. Mitchell;人厭槐葉蘋),因為它不成熟的個體葉片比較小,而且族群不擁擠時葉片呈平展狀,看起來非常像臺灣原生的槐葉蘋,許多人誤認之後把它栽培推廣,結果造成這種外來種槐葉蘋比臺灣原生種還常見的現象。

故事還沒有結束。全世界的槐葉蘋屬植物約有10到12種,臺灣目前可以看到的槐葉頻已經不止槐葉蘋(Salvinia natans (L.) All.)及速生槐葉蘋(Salvinia molesta D. S. Mitchell;人厭槐葉蘋)兩種,耳葉槐葉蘋(Salvinia auriculata Aubl.)與本週科博電子報所介紹的「僧帽葉槐葉蘋」也開始可以在臺灣發現。

「僧帽葉槐葉蘋」原產於印度東部及東北部、孟加拉,而東南亞地區的泰國、緬甸、柬埔寨、寮國、越南、印尼等國家也都有紀錄。臺灣則是引進作為景觀利用,不過使用的中文名稱有蜂巢蘋、耳葉蘋、酒杯槐葉蘋等,其中的「耳葉蘋」之名常常讓人跟「耳葉槐葉蘋」混淆。事實上,「耳葉槐葉蘋」外觀是與「速生槐葉蘋」比較相近的,都是葉毛都是四根生在一個基座上,而「僧帽葉槐葉蘋」葉毛都是一根單獨生長,而且毛多而密,看起來有絨布的感覺。

「僧帽葉槐葉蘋」的拉丁文學名中,屬名Salvinia是為了紀念義大利佛羅倫斯大學的希臘文教授Antonio Maria Salvini (1633-1729),用其姓氏締造而成。種小名cucullata則是「頭巾狀的」、「僧帽狀的」,這是因為它的葉片邊緣會向上反捲呈杯狀,看起來就像是僧人戴的帽子一樣。

本館植物園的水生植物特展中,您可以同時看見三種不同的槐葉蘋,其中也包括臺灣原生種,歡迎您來好好觀察它們的差異。

文:廖仁滄/圖:廖仁滄

2023/08/29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