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東亞魔芋
搜主題

  • 植物園/特展室 (說故事的植物園特展)
  • 2013/07/03
  • 學名: Amorphophallus kiusianus ( Makino) Makino
色彩繽紛的紫玉米?-東亞魔芋
圖一:這不是真正的紫玉米,千萬別拿來吃。
圖一:這不是真正的紫玉米,千萬別拿來吃。
圖二:特展中展出的東亞魔芋
圖二:特展中展出的東亞魔芋

「說故事的植物園特展」在植物園開展了,開展以來,觀眾詢問度最高的展品,就是一進門後左轉牆面上那幾串「彩色的紫玉米」。可是走近看看,又覺得這些「彩色的紫玉米」長相有點奇怪。

如果您在野外看見它,可別真的把它採下來當玉米啃唷!它真的不是玉米,而是天南星科的「東亞魔芋」。

「東亞魔芋」是臺灣原產的「魔芋」之一。說「魔芋」,您或許會覺得陌生,但是說「蒟蒻」(Amorphophallus konjac C. Koch)您或許就會比較熟悉。「蒟蒻」與「東亞魔芋」在植物分類學上同樣屬於「魔芋屬」的植物,在很多資料上把這一屬稱為「蒟蒻屬」。一般來說,我們所吃的蒟蒻是從大多是從蒟蒻的地下莖加工而成的產品。但是其他同屬植物也可以作為代用品。臺灣野外可以發現的四種魔芋屬植物大多因為地下部份可食用部分含量太少,所以少有拿來加工利用。

東亞魔芋的拉丁文學名中,屬名Amorphophallus是希臘文amorpho(畸形)和phallus(陰莖)締造而成,意指其花序形狀像是畸型的陰莖。種小名kiusianus則是把日本主要島嶼之一的Kyushu(九州島)加以拉丁文化而來。早期臺灣對於這種植物的採集與發現紀錄大多是在濁水溪以北的區域,但是近幾年在屏東等地的山區也發現它的蹤跡,與臺灣一海之隔的金門島上也被發現成片生長的東亞魔芋,所以要在臺灣野外發現它,其實也不是件太難的事。

那為何很多在臺灣野外沒有發現過東亞魔芋呢?這其實不能怪大家眼力不好,而是它喜歡生長在原始森林的底層或是邊緣,葉片又是深濃的墨綠色,不注意看還真的很難發現。通常人們會注意到它,時間點大多會是在每年四月底到五月初的雨季來臨初期,這個時間是它開花的時候。但是它會吸引您,絕對不是它的花朵有多美麗,有多鮮艷的色彩,您會發現它也很少是「看到」它,而是「聞到」它。它的味道絕對絕對不能算是香,因為大多在雨後出現,所以有「雷公屁」的別名。也由於花朵造型特殊,所以也被稱為「雷公槍」或是「雷公杖」。

這次「說故事的植物園特展」中將臺灣野外的四種魔芋屬植物通通收集展出,如果您想比較它們的不同,此時正是大好良機,歡迎您在暑假時來訪,仔細觀察比較。

(文∕圖:廖仁滄)

2023/08/29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