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合歡搜主題
春季的臺灣平地荒野,總是不時能看見苦楝(Melia azedarach L.)小花一樹樹怒放著,彷彿以淡紫色將這個春意濃的時節添了幾許淡淡哀愁。但植物三部曲中,苦楝(戀)之後就是合歡,看看本館立體劇場外側草皮斜坡上的美洲合歡花朵不就開得正豔。
很多植物都有合歡之名,不少種類也有顏色鮮豔的花朵,但要像美洲合歡這樣花色豔紅、花序這麼大而圓整、樹高這麼親民的種類不算太多,難怪許多人看到它之後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美洲合歡的拉丁文學名中,屬名Calliandra中文稱為美洲合歡屬,是從希臘文kalli(美麗)與aner或andros(雄性)合併締造而來,指這個屬的植物有美麗的雄蕊。它的雄蕊多數成叢,深紅色花絲看起來很美。種小名haematocephala是由希臘文haemato(血紅色)與 cephala(頭)合併締造而來,意指這種植物有血紅色的頭狀花序。順帶一提,屬名有「美麗的雄蕊」意思的另外還有Callistemon(瓶刷子樹屬),也是因為該植物的雄蕊多數而深紅,是花最豔麗的部位。
美洲合歡故鄉在南美洲的玻利維亞,大約在1910年間引入臺灣栽培,是非常具有觀賞價值的美麗植物。臺灣約在1969年另外從國外引進原產地在墨西哥至瓜地馬拉一帶的紅粉撲花(Calliandrea emerginata (Humb. & Bonpl.) Benth.)。紅粉撲花也被稱作凹葉合歡,小葉尖端平鈍或凹頭。
美洲合歡與紅粉撲花這兩種植物乍看之下很不容易區分,但美洲合歡整個花序像圓球,紅粉撲花則是半球形。美洲合歡花朵整個都是鮮血般的豔紅色,紅粉撲花則是基部白色,然後才變成鮮紅色。兩者不開花時可以從葉子區別,雖然兩者都是二回偶數羽狀複葉,但小葉對數不同,前者約7至8對,後者1至3對。從小葉來看,美洲合歡每片葉子中小葉面積是從基部到頂端逐漸變大相差不多,但紅粉撲花則是基部小葉與其他會有明顯的大小差異,只要比對過一次就不會再搞混。
美洲合歡豔紅色的花朵幾乎全年都可以開放,與低調的楝花相比,自然是比較討人喜歡。或許可以這麼說,苦楝(戀)只是青春時的短暫時期,而合歡卻是終年歡樂的開放,如果有人會對春花的凋落感傷,那就來看看美洲合歡吧!每周都能合歡,當然就讓人心情愉快了!
文/圖:廖仁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