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胭脂樹
搜主題

  • 植物園/熱帶雨林溫室
  • 2012/02/22
  • 學名:Bixa orellana L.
一樹翡翠映胭脂-胭脂樹
胭脂樹的花朵是粉嫩的桃紅色
胭脂樹的花朵是粉嫩的桃紅色
外觀與顏色皆特別的果實是胭脂樹最吸引人們的地方
外觀與顏色皆特別的果實是胭脂樹最吸引人們的地方

愛美是人的天性,人們自古以來總是花費許多精神在穿著打扮上。臉是裝扮的重點部位,在先秦的文獻中就可以見到脂、粉、澤、黛等的化妝品出現。而美麗的潮流一直在變,先秦時期的化妝法主要是先用「粉」撲面,讓臉變白,然後用「黛」之類的深色染料畫眉毛,不流行在臉上畫上紅色,所以「脂」指的動物性或是植物性的油脂,是用來增加臉上的光澤,並不是使用色彩鮮豔的「胭脂」。

中華文化是一個融合的文化,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物件,其實並不是起源自中原地帶,像化妝用的「胭脂」其實漢朝初年才由匈奴傳入中原。成書於宋代的《續博物志》說這種東西:「出於閼氏」。「閼氏」是山的名字,位於現在甘肅省永昌縣西方,介在祁連山和龍首山之間,漢代《匈奴歌》:「失我閼氏山,使我婦女無顏色。」閼氏山上盛產一種植物,當地人採它的花塗在臉上以增加紅豔嬌媚之色,傳入中原後成為同音字「胭脂」。直到後來,「胭脂」這個東西融入漢人生活中,被以為是中原所產,於是明代張自烈的《正字通》中寫道:「胭脂以紅藍花汁凝為之,燕國所出,後人用為口。」以為「胭脂」是因產於「燕國」得名。

演變到後來,「胭脂」來源不只一種植物,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胭脂,古造法以紫茆染棉者為上,紅花汁及山榴花汁者次之。」「山榴花」是指「山丹」也就是「杜鵑花」。有些植物也因為可作「胭脂」而被稱為「胭脂花」,例如紅色的紫茉莉。不過本週所介紹的「胭脂樹」卻不是「胭脂」的原料,它是熱帶地區最有名的染料植物。亞馬遜河流域與西印度群島的原住民取它的種子拌合唾液,再用手掌搓揉,塗抹在臉部、皮膚,做為身體的裝飾,看起來就像漢人臉上塗胭脂一樣,因此而得名。

「胭脂樹」的拉丁文學名中,屬名Bixa是由該植物的巴西土名biche拉丁化而成。種小名orellana是從由這種植物取得的染料「胭脂樹紅」締造而來。臺灣大約在1910年代由南洋引進這種植物,大多作為觀賞,少見利用於染料。事實上,它的種子雖然有著亮紅色的種皮,卻染不出像胭脂一樣的豔紅色,而是偏向橙色系的橙紅,這或許也是它為何它在臺灣多見於栽培於景觀利用的原因吧!

植物園熱帶雨林溫室中的胭脂樹如今果實正高掛枝頭,如果您走到岩壁區時,別忘了抬頭看看,您一定會贊同它的果實真的非常具有觀賞性,很難讓人不多看幾眼。

文:廖仁滄/圖:廖仁滄

2023/07/04 更新